張文華
摘要: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使教師更關注教學創(chuàng)新問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單一的以教材、講述、板書等展開知識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難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力,還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枯燥的印象,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這便需要教師重視對學具的研究與有效使用,讓它們發(fā)揮輔助、促進教學的作用,密切師生之間在課堂中的互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開口說的機會。從而,促進小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此,本文立足于新標背景下,展開對學具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研究和使用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具;課堂教學;使用
引言: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新施教方式,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與思維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使他們具有聽說讀寫能力[1]”。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而言,課堂引導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對教學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故此,教師應對多樣類型的學具展開研究,促進對它們的有效使用,構(gòu)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主動獲取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施教效果,為小學生的高段學習夯實基礎。
一、關于小學英語英語學具概念及其教學研究
(一)關于學具概念
所謂“學具”,便是在課堂施教中使學生能生動、形象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所需使用到的各類器具及教師授課時使用用具的總稱[2]。學具多為實物,其能夠直觀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便他們進行感受、觀察、操作。譬如:模擬實物學具,標本、模型和其他復制品(地球儀、人體模型、工程設備模型等);描繪事物形象的圖表(圖畫、照片、地圖和統(tǒng)計、設計等各種形象化圖表);再現(xiàn)事物形象及其過程的現(xiàn)代化設備(如數(shù)字白板、多媒體設備等)。當然,授課時使用的黑板、板擦、粉筆等,也是學具。
(二)進行研究意義
新課改強調(diào)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中心與主體。為此,面對各種類型、不同展示方式的學具,教師需依據(jù)不同英語知識板塊的授課內(nèi)容,對其加以挑選、使用。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感受,激發(fā)小學生對語言學科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引導作用,使學生深入探思;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使他們具有英語核心素養(yǎng)。從而,讓課堂施教更具指向性、直觀性與豐富性,在學具的實物演示、情境構(gòu)建、激趣導入等過程中,讓小學生勇于交流、善于思考、快樂學習。
二、學具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使用策略
(一)應用模擬實物學具,吸引其注意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重視對模擬實物學具的應用,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其具有文化品格。
例如:教師可借助食物模型,使學生感受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飲食差異性。并可進行教學延伸,詢問學生“What's your favorite food?Are they in the basket?”,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他們在學具輔助下,認識更多的新生詞匯,如strawberrie、blueberrie、kiwi及berry fruit等。亦或結(jié)合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模型,將其作為提示,引入“趣味接龍游戲”,當學生A摸到地鐵模型后,說道“My home is a little far from school, I need to go to school by subway, it takes about 40 minutes”;學生B摸到公交車,則說道“My mother takes the bus to work, and their hospital is about 12 stops away from home”等。通過對學具的使用,在寓教于樂中使大家暢所欲言。
(二)運用形象圖表學具,鍛煉學生口語
為了構(gòu)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加強對學具的運用,教師還應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學習特點等,選擇形象的圖表類學具。進而作為課堂教學的提示,使學生在觀察、分析圖片的過程中,講述英文小故事,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出示《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Little Red Riding Hood》、《The Three Little Pigs》等故事圖片,對于學生不熟悉的物品、短語等,教師需要進行重點教學。繼而,促進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使他們在互動交流中,為同伴講故事。在給予學生獨立探思、合作學習機會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對自主運用學具進行故事講授加以適當?shù)闹笇?。當有的學生說道“The little pig ran and ran along the path”,教師可提問“what else can we say?”這時,學生D便說道“The little pig ran down the road,”教師可對學生的多元化表述加以認可和鼓勵。在學具輔助教學中,讓大家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內(nèi)容的講解與學習探討。
(三)使用現(xiàn)代化的學具,促進創(chuàng)新學習
因信息化學具對于學生更具吸引力,教師可利用現(xiàn)代化學具、智能軟件,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例如:Scrach、Flash等,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情境,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運用云平臺展開探究學習。再如:當講動物、昆蟲等知識內(nèi)容時,可提前制作好課件“小動物找家”。在“動物園”中 “放入”大象(elephant)、馬(horse)、獅子(lion)、猴子(monkey)、熊貓(panda)等不同的動物,并且在動物園提示牌上出示相應詞匯,讓學生用鼠標將詞匯與動物一一對應,使他們在問答中練習“What is it?It's...”等句型。使用現(xiàn)代化學具,有利于充實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助力他們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另外,在學具輔助下,可促進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shù)的整合。學生能夠運用電腦軟件進行繪畫后,教學單詞時,有形象易畫的物體時可讓學生畫出來,再涂上顏色。如學習“orange”這個單詞后,教師告訴學生“Draw an orange”學生用圓形工具畫出橙子后,教師發(fā)出指令“Draw five oranges”、“Color the orange”、“Li Lei and Han Meimei each took one of the oranges. How many oranges are left?”學生畫出五哥橙子,再用填充工具涂色,并回答教師應還有幾個橙子。
三、結(jié)語
總之,立足于新課標背景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應當重視對學具的研究,使它們得到有效使用。這便需要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施教能力、關注學生的感受。如此一來,才能使英語課堂變得生動多彩、妙趣橫生,形成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具有英語思維[3]。進而,不斷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其在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積累更多新生詞匯,能夠正確的運用短語與不同的句子。
參考文獻
[1]徐穎倩.小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行動研究[J].考試周刊,2020(10):27.
[2]張瑩.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學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0(10):22.
[3]李俐.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