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一種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傳達著作者的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其中,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是廣為人知的“小說三要素”。因此,研究小說中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是有效閱讀小說的必經(jīng)之路。
筆者以為,研究這三要素,讀懂小說,比照式閱讀是值得推廣的方法之一。
何為比照式閱讀?就是在閱讀中有意識地尋找書中人、事、物及故事發(fā)展過程中的反差點或矛盾處,并將它們置于一定條件,集中在一起進行閱讀、分析。這樣,就能快速抓住書中值得思考的內(nèi)容。
那么,如何運用比照式閱讀方法帶領學生將這本絢麗多彩的名著讀出味道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比照閱讀。
一、在比照中讀人物
在比照中讀人物,就是從人物的外貌、性格、生平等方面入手,尋找比照點。例如,最淺層次的,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外貌方面,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水滸傳》中的男英雄,誰最帥,誰最丑?請摘錄出相關語句,并作比較?!?/p>
學生梳理文章內(nèi)容,提取相關詞句,進行對比,在此擷取一二。如花榮,書中這樣描寫:“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柴進:“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掩口髭須,三十四五年紀;規(guī)行矩步端詳士,目秀眉清年少郎?!蔽渌桑骸吧碥|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毖嗲啵骸按饺敉恐?,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馳名;一團俊俏真堪夸,萬種風流誰可學”……學生興味盎然,各抒己見,不亦樂乎。
還可以縱向比照單個人物的生平,橫向比照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例如,豹子頭林沖,他武藝高超、有勇有謀,從開始的委曲求全、隨遇而安、妥協(xié)忍讓到后來的勇于反抗、反對投降,這種前后轉變值得比照探究。再如,花和尚魯智深與行者武松,二人都是俠肝義膽,但這份俠肝義膽也有不同。魯智深原是渭州經(jīng)略府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后逃至五臺山出家,取法名智深。他疾惡如仇、脾氣火暴,可謂粗中有細、大智若愚。武松因殺西門慶、潘金蓮刺配孟州,又因血濺都監(jiān)府逃至二龍山落草。他快意恩仇、血性十足。細細比照,可以發(fā)現(xiàn),魯智深反抗社會不公的意愿更加強烈,更有智謀;武松武藝高強,也有智謀,但稍遜于魯智深。
深挖細讀后,還可以再看廣一點,找找書中配角與主角的比照。《水滸傳》中所描寫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將,可算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一百零八將之外還有一些“次要人物”,如被林沖救過的李小二、宋江的同房押司小張三等等。作者是如何塑造他們的?他們和主角有什么關系?這些都值得探究思考。
二、在比照中讀故事
在比照中讀故事,就是從人物的所作所為入手,尋找比照點。
例如,有學生在閱讀《水滸傳》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梁山好漢殺人放火,到底是不是英雄?這是個有價值的問題。確實,《水滸傳》中人物,大多可謂有大俠風范,不乏行俠仗義之舉,然而,他們在“行俠”的過程中,卻也有人做出了殺人越貨、雞鳴狗盜的事情。針對此種情況,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點:“《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到底是英雄豪杰還是草莽匹夫?是俠士還是強盜?他們做了哪些俠義之事,又有哪些盜匪之為?”找一找,比一比,故事就理清了,人物也立體了。
再如,比一比誰的一生最曲折悲慘,教師可以舉例分析,如沒羽箭張清,可謂少年英雄,鮮衣怒馬,春風得意,武功高強,能夠打傷魯智深、劉唐,逼退呼延灼,三敗高俅,兩贏童貫,簡直是一時風頭無兩,甚至在那個年代,他還有最令人羨慕的感情生活,但他的結局是被厲天閏刺死。還有比他更加悲慘,人生之路更曲折的人嗎?當然有。在這樣的思考比照中,學生對小說的主題和人物的理解又更進了一步。
三、在比照中讀社會環(huán)境
在比照中讀社會環(huán)境,就是從人物的境遇入手,尋找比照點,在比照中讀出社會環(huán)境。
馮驥才有一篇名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小說,講述了一個高個兒女人和她的矮個子丈夫的故事。事實上,在中國古代小說中,經(jīng)常有高挑的女人和矮小的丈夫。翻閱整部《水滸傳》,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本小說中居然足足寫了三對高個兒女人和矮丈夫,他們分別是:潘金蓮和武大郎,扈三娘和王矮虎,閻婆惜和宋江。
可以設計這樣一個主問題:為什么要把三個美麗而又高挑的女人分別嫁給三個矮個子的男人呢?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隱藏在這種矛盾的婚姻背后的社會因素。
從外貌來看,這三個高女人都很美,其中最美的,當屬扈三娘。常言道,紅顏薄命,從這個角度看,扈三娘的命本該最苦,但是對比來看,她反而是結局最好的一個,雖然三個女人都“遇人不淑”,但只有她與丈夫相安無事。潘金蓮殺害丈夫,閻婆惜被丈夫殺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封建社會的男人與女人在社會地位上是不平等的。
我們當然還可以從其他角度來進行對照。書中有名有姓但非主角者一百六十來人,占書中總人數(shù)的近半。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散落在書中各個角落,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他們的群像為我們刻畫了封建社會的樣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讀進去,讀透徹,由此窺探整個封建社會的面貌。
文學名著的整本書閱讀,不同于過去語文學習的篇章式閱讀,無論從閱讀的量還是閱讀的質上對師生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部分名著如《水滸傳》因年代久遠,背景復雜,學生讀故事時往往難以理解當時人物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為師者更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化繁為簡的方法,把一本厚厚的書通過比照讀薄,再通過自己的思考寫出厚厚的體悟。由繁而簡,由簡而深,比照式閱讀法不失為師生看名著、思名著、論名著的一種好方法。
(作者單位:常州市金壇區(qū)段玉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