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師:《論語》中曾子曰:“以文會友?!蔽覀兘裉靹t是以美食會友,以美味傳情,以真情成就美文。(師板書:尋味記)
師:下面就跟隨我一起開啟尋味之旅吧。我們先走進一家牛肉鍋貼店,看到有顧客寫了這么一段文字貼在墻上(屏顯):
過了一兩分鐘,一鍋香噴噴的鍋貼出鍋啦,我迫不及待地去拿了一兩,金黃酥脆,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又過了一分鐘,我的牛肉湯也好了,里面滿滿全是牛肉,像是牛肉不要錢一樣,我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那個老爺爺說,曾經(jīng)有一個小哥哥,天天吃他們家東西,最后考上了上海復(fù)旦大學!
師:墻上貼的文字是顧客為牛肉鍋貼寫的美食推文中的一段,我現(xiàn)在來做一個調(diào)查:看了這段文字,你是不是非常想進入這家店消費呢?愿意進店吃牛肉鍋貼的同學請舉手。(舉手者寥寥無幾)
師:為什么大家不愿意進這家店吃牛肉鍋貼呢?
生:沒有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不夠生動感人!
師:看來這篇推送文章寫得不成功。隔壁有一家赤豆小元宵店,我們進去看一下。墻上也有一段文字,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屏顯):
服務(wù)員剛把元宵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送進嘴里。湯汁甜甜的,清新爽口;元宵如同雪花一樣潔白,又好似珍珠一般晶瑩,咬下去,糯而不黏,恰到好處;桂花仿佛糖粒一般清甜可口,我咽下一口,緊接著又舀一勺。爸爸見我狼吞虎咽,忍不住笑了:“慢點吃,別噎到了?!?/p>
師:愿意吃赤豆小元宵的同學請舉手。(幾乎全部舉手)
師:你為什么愿意去吃呢?
生:文字寫得好。
師:好在哪里?
生:描寫很細致,運用比喻修辭寫出了元宵的顏色(元宵如同雪花一樣潔白,又好似珍珠一般晶瑩)、味道和口感(湯汁甜甜的,清新爽口;咬下去,糯而不黏,恰到好處)。
生:還寫出了“我”吃小元宵的動作(我就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送進嘴里;我咽下一口,緊接著又舀一勺),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爸爸見我狼吞虎咽,忍不住笑了:“慢點吃,別噎到了?!保?/p>
生:從多感官進行多角度描寫。
師:看來這篇推送文章可以成功入選了??偨Y(jié)一下,美味要想打動人,應(yīng)該描寫細膩:運用生動的修辭;多感官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師:同樣是寫美食,大多數(shù)同學只是寫出了它的美味,但是有一些同學能夠在文章結(jié)尾揭示出美食的另一種味道。請看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屏顯):
我又一次聞到柴火味飄來,此時骨湯香中,又多了城南人民心底那份質(zhì)樸與可愛。
師:作者在骨湯香中尋到了什么味?
生(齊):人情味。
師:這樣一來這篇文章的立意就比較深了。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解釋一下,怎樣叫立意深刻?
生:一篇文章有雙層含義,表層的和深層的,深層含義應(yīng)該就是文章的立意。
師:那么在形式上,揭示立意的文字一般位于什么位置?
生(齊):文章的結(jié)尾。
師:在表達方式上,一般用什么手法?
生(齊):議論或抒情。
師:好,請大家把我們剛才討論的內(nèi)容記在自己的學案上。(屏顯)
立意深刻:對平常事物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能夠透過事物的表象去挖掘內(nèi)在本質(zhì),思考出對人生對社會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東西。多用抒情或議論的表達方式,在文章的結(jié)尾揭示出來。
師:其實很多大作家和我們一樣,也很喜歡品嘗美食,并且喜歡寫美食,如汪曾祺。他寫過一本書《故鄉(xiāng)的食物》,其中有一篇文章《咸菜茨菇湯》。請大家看結(jié)尾部分(屏顯):
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jié)前后有賣茨菇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家里人都不怎么愛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北方人不識茨菇,我買茨菇,總要有人問我:“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chǎn))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湯。
我想念家鄉(xiāng)的雪。
師:你們從這段文字中讀出了什么?
生: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念之情。
師:其實美食也是一種鄉(xiāng)愁。賈平凹說,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一個人在年少時喜歡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覺里會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長大了也難以忘記,遠離家鄉(xiāng)的人,每當嘗到這種特殊的味道時,就會被喚醒對家鄉(xiāng)、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
師:下面請大家迅速瀏覽一下學案上的文章,瀏覽完全文后,從“來嘍,你的鴨血粉絲湯”開始修改。(屏顯)
尋味記
……
“來嘍,你的鴨血粉絲湯。”
我拿起筷子,聞著香氣,終是忍不住,用筷子挑起向嘴里送去,似是覺得不夠,又用筷子挑起一大口往嘴里塞,一邊吃著粉絲,還一邊叨起鴨肝往嘴里送,“呼嚕呼嚕”,一碗粉絲湯已經(jīng)被我吃完,但我還是咂著嘴,仍是意猶未盡。
……
啊,美味的鴨血粉絲湯!
師:先找找這段文字有何不足?
生:缺少細節(jié)描寫。
生:立意不明顯。
師:下面請大家從兩方面對這篇文章進行修改:1.描寫的方法;2.如何做到立意深刻,結(jié)尾深化中心。五分鐘后期待你們的完美呈現(xiàn)。(小組交流,每組推薦一位同學上臺匯報,最后由教師點評。)
師:前面我們看到的文章都與美食有關(guān),但有一位同學的文章與眾不同,她尋到的味與美食無關(guān),她寫的是櫻花,請看(屏顯):
櫻花綻放了。
五片花瓣用力撐開,不容一絲松懈。一陣風拂過,不知是因為太嬌弱了還是何故,花瓣紛紛飄下,營造出了三月飛雪的景象。樹枝上開滿了花,這一處那一處,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毫無保留地獻出最美的時光,它們太熱情了。
風吹過臉頰,吹亂了縷縷青絲,真的該走了。花落下來,華麗而深刻,永存在人們心中。
南京味兒是詩意,是花香,是……
師:她給我們營造了很美的意境,我們稱這種味為——
生:意味。
師:這篇文章勝在——
生:角度新。
師:同學們能不能另辟蹊徑,選擇一個新的角度來寫味道?請大家想好后完成填空:( " ")味。這個留作課后作業(yè),看誰找的味道又多又新穎。
教學反思
課堂開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有臨時生成的成分,上課前我并沒有和學生見過面,初次見面的開場有些不自然,學生反應(yīng)很漠然。情急之下,我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出在一家奶茶店的墻壁上看到的顧客留言,寫在一張張形狀各異、色彩繽紛的便利貼上,內(nèi)容多是顧客發(fā)表對奶茶的評價或表達對店家的美好祝愿。我受到啟發(fā),靈機一動,設(shè)置了一個情境,把學生帶到品嘗美食的現(xiàn)場,讓他們身臨其境,全情參與,把原本要出示給大家點評的作文片段設(shè)置成美食推送文章,請大家做評委決定推送文章能否過關(guān)。學生們的熱情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全部進入了情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熱情地表達自我。這個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學習目標順利達成。
所謂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里的集中體現(xiàn)。教師平時在作文立意方面的指導(dǎo)往往會站得太高,講得過于高深,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以致學生把握不到要領(lǐng),作文立意流于膚淺,甚至沒有深化中心的意識。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guī)е鴮W生解決了這樣幾個問題:1.理解立意深刻的內(nèi)涵,有深化中心的意識。2.從生活中尋找深化文章中心的例子,具體感知。3.揭示立意的形式和表達方式,從方法的角度進行指導(dǎo)。4.帶領(lǐng)學生欣賞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美文《咸菜茨菇湯》,讓學生領(lǐng)悟到,即使一花一木也可以有深意,前提是要用心感受生活,投入真情。5.用賈平凹的一段話將美食上升到鄉(xiāng)愁,上升到文化的層面。這樣一步一步走下來,學生是容易也是樂意接受的,是會在內(nèi)心產(chǎn)生較強的認同感的,也許下次寫作文就會有意識地帶入感情,往深一點去挖掘中心。
這是一節(jié)作文評改課,“文從改中來”,好文章需要用心修改,要指導(dǎo)和訓(xùn)練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提升作文水平。在評改過程中要讓學生唱主角,發(fā)揮主體作用,老師只是配角,起到穿針引線的引導(dǎo)作用即可。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引導(dǎo)學生積極參與,而且這個環(huán)節(jié)緊扣前面講的兩個知識點進行訓(xùn)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改,學生評,人人動腦,人人動口,學生們的鑒賞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最后出示一篇與美食無關(guān)的描寫櫻花的文章,這其實也是一種“味”,另一種角度的“味”,與眾不同的“味”,新穎的“味”。這讓學生意識到文章的選材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了一篇文章水準的高低。選材要新穎,要選擇能突出自己獨特體驗的材料來寫,要放棄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另辟蹊徑,大膽創(chuàng)新,做到選材“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使讀者耳目一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使學生深入思考更加廣泛的“味”,拓展了“味”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
*本文系2018年度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秦淮文化與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整合的課程資源開發(fā)與運用研究”(批準號:L/2018/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文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