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好每位幼兒的實際情況,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即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使用合適有效的教育方法去激活幼兒學習語言的內在動力,并及時鼓勵,積極引導,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幼兒 語言能力 家族環(huán)境 游戲
語言的學習,除了跟幼兒的個體差異有關以外,與語言交往環(huán)境也有密切的關系。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可以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交往習慣。一旦在集體中形成了良好的語言學習、交往習慣,就能達到讓幼兒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目的。幼兒園的活動,對人的智力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一直以來,它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學活動中也經常是教師傳達、幼兒接收的形式,真正孩子理解、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許多孩子又不知是怎么回事。在經過自己實踐以后,我發(fā)現:在教學活動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動中,我們的孩子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語言這個橋梁。因為他們不會說、不愿說、不肯說,造成了在活動經驗積累上的困難和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不完整性。于是,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或訓練就顯得異常的重要。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是這樣來完成這一重要的教學任務的。
一、從周圍事物發(fā)展幼兒語言
不少才入園的孩子都較膽小,羞于在眾人面前表現,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安全感等,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 或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時教師應善于發(fā)現,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寬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了教師與幼兒關系上的平等,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愿說。而非正式活動正是給了每個孩子這樣一個空間,為此,教師在與幼兒相處時應該成為他們的朋友,尊重他們,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主表達與自由發(fā)揮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中,有話愿說,有話敢說,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在此條件下教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在角色游戲中,出于游戲的需要,幼兒必須以角色的身份出現,用角色的口吻表達表達自己的愿望與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如果扮演媽媽的幼兒對同伴態(tài)度不好,同伴就會提出抗議:“媽媽說話是很輕的,不是你這樣的。”于是,“媽媽”或會與之辯白:“我是假媽媽?!被蚋淖冏约赫Z言輸出方式,盡力去模仿媽媽溫柔地說話,體貼地照顧孩子,并友好地與周圍人交往,語言技巧在游戲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實際鍛煉和運用。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從“監(jiān)護”中抽身,著力對幼兒語言的發(fā)展進行觀察,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引導,也可以進行個別幼兒語言能力的指導。這樣,幼兒就可以在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主觀感覺、愿望的表達以及動手操作等實際交往的互動活動中,使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二、讓幼兒在生活中去訓練語言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豐富的語言。有豐富的生活環(huán)境和豐富的生活經歷,幼兒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教師應該注意讓幼兒在做中說、做后說,為他們組織多種活動,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得選擇、扮演角色的體驗,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多聽多看,到社會中去多接觸事物,在活動中獲得感受并產生交流的愿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在一日生活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和幼兒接觸交談,結合每天的生活,讓他們說說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或教師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生活即充實了幼兒說話的內容,又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說話的情境。因此,我們應把幼兒園的全部活動看作是語言教育的活“教材”。如,我班幼兒杜興元(化名),膽子特別小,不用說上課不回答問題,就連下課了他也很少與其他幼兒一起玩。針對這種情況,我對他采用了個別教育法。通過觀察,我發(fā)現他對看電視特別感興趣,于是,我利用了動畫片的話題向他發(fā)起了“進攻”。通過交談,他活躍起來了,也變得愛和同伴、老師說話了。
三、家庭教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境
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家長們對孩子一般注重識字教育,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卻沒有引起應有的注意。其實對幼兒的發(fā)展來說,口頭語言要比識字更為重要。因為口語能力是豐富知識、發(fā)展智能最重要的工具。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是注入式多,這是由于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比如,幼兒背誦的兒歌、詩歌、故事等文學作品,這樣只是死記硬背,沒有給孩子們自己思考的空間。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我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fā)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培養(yǎng)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但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習舉一反三,會依照原有的語言范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光靠幼兒園的教育是僅僅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我們采用各種形式向家長直傳孩子早期語言教育的意義,指導家長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的方法,使家長重視,并配合我們的工作,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如家長接幼兒回家后,可讓幼兒重復今天老師教的兒歌、故事,回憶班里發(fā)生的事,用完整的話說出自己的請求和需要等等。有條件的家庭應常帶孩子外出參觀、旅游或收看有趣的動畫片、讀物,這些都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