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 要:情境教學法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視聽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開展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課堂生成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教材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英語課堂;情境化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5-0046-02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學習是一門語言的學習,而語言的學習也是跨文化學習的過程,所以離不開語境。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陷入這樣的困境:教師的教學只局限于教材內容,一味強調語法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機械的記憶、繁重的練習填滿整個課堂。師生之間缺乏平等交流,生生之間沒有交流與合作,教學與實踐脫軌,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構成。北京外國語大學張連仲教授認為,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要走出語法的困境,從重視語篇走向重視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
二、情境化教學的意義
情境教學是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再現(xiàn)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化教學可以使抽象知識的呈現(xiàn)更加直觀、具體,更加生動、形象,有助于感性認識的形成,并促進理性認識的發(fā)展,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心理學家認為,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成分有兩類:一類是認知因素即智力因素,如感知、理解、想象、思維、記憶等,即認識能力的總和;另一類是情感因素即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但對認識過程起直接制約作用。情境教學能夠將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完美融合,使它們彼此互補,達到理性與情感的默契,達到教書育人的和諧統(tǒng)一;同時也能實現(xiàn)師生間、生生間的有效互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激活課堂學習氣氛??傊?,情境教學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滿足學生學習中的情感需要,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樂學”英語。
三、英語課堂情境化教學的實踐
科學有效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目前英語教學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能簡單地照本宣科,將書本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該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利用視聽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認為,學習者是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第二語言的,所以只有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積極作用。對于學習者來說,第二語言的學習比較容易受母語的干擾。學習者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第二語言的語音語調,提高自身語感。英語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記憶并積累的過程,缺乏理解的機械記憶只會加重學生負擔,導致學生厭學,學生只能速記速忘,效果甚微。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功能,利用視聽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如圖片、音頻、視頻等,變抽象為直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達到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許多學生對關于指路的句型理解得模糊不清,難以準確表達。對此,教師可以在課件里制作一個卡通人物,直觀呈現(xiàn)其行走路線,如經過幾個街區(qū)和十字路口,向左拐或向右拐。這樣,學生通過觀看課件就能豁然開朗,對行走路線的表達有清晰透徹的理解。接著,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學習平臺讓學生模仿視頻進行對話表演,并借助學習平臺對其發(fā)音進行打分,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音的不足之處,進而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在模仿表演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非常投入,語音語調盡力和視頻一樣,仿佛真的在與外國人交談。
2.通過開展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教育源于生活,因此教育不能脫離生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反映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如果不了解一種語言的文化,就無法真正掌握該語言的靈魂。教師在教授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其出現(xiàn)交流障礙,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例如,教學“My merry Christmas”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穿插一些活動,如讓學生裝飾圣誕樹,聽圣誕歌曲,制作賀卡,彼此送上祝福。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圣誕老人,給大家分發(fā)禮物。在歡快愉悅的活動氛圍中,學生能輕松了解有關圣誕節(jié)的文化知識,懂得西方人一般挑選價格適中且有意義的禮物送人,收到禮物者要當面打開禮物,并表達謝意,但不能詢問價格。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中國的節(jié)日春節(jié)與其進行對比,找出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相似處和不同點,加強對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
3.把握課堂生成創(chuàng)設情境,錘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學是預設與生成、開放與封閉的矛盾統(tǒng)一體。教學是有計劃的活動,需要教師課前積極準備,預設目標,備教材,備學生。然而,課堂是開放的,每個學生都是思維獨立的鮮明個體,他們在課堂中的所思所想往往會生成新的問題。這時,教師應該利用教學智慧,靈活處理課堂生成,變非預設性生成教學事件為生動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現(xiàn)學現(xiàn)用。英語課堂情境化教學能夠給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通過模擬有現(xiàn)場感的活動,將生活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進入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實踐,學會用英語表情達意,把生活中的感受與體驗真誠表達出來,從而提高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英語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為適應未來的職場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教學“What's in Fashion”時,教師讓學生對自己的校服進行客觀的評價。學生們紛紛列舉出校服的優(yōu)點:The price is reasonable.It's easy to wash.It can protect us from being dirty.突然,有學生說:It's ugly.大家哄堂大笑,似乎覺得這位同學在刻意搗亂。教師靈機一動,把班級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讓他們針對“Is it ugly”進行即興辯論。這下,課堂沸騰了,大家要么搜腸刮肚,要么借助字典,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辯論,思維的火花在辯論中得以碰撞。辯論結束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服,并向同學介紹其特點。最后,讓大家投票選出最美校服。
4.拓展教材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主張“以學定教”,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創(chuàng)新,與學生展開平等對話,使課堂教學充滿和諧韻律。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在價值,并將其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將英語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學會表達內心真實體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例如,教學“Safety”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道具,在教室里布置場景,將宿舍及實訓車間存在的安全隱患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找出這些安全隱患,并加以解決。通過對教材的拓展延伸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能夠實現(xiàn)教學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活動中表達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思維、靈感并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使教學“動態(tài)生成”呈現(xiàn)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這樣的活動,既能幫助學生拓展英語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學會如何在學校及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保護自己不受意外傷害。
現(xiàn)代教育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學智慧,發(fā)掘教材資源,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單菊艷.情境課堂: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需求[J].英語廣場,2019(03).
[2]吳建華.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2017(08).
[3]湯英子.運用“情境教學法”改革中職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4]于蘭.英語情境教學:原理、特征與策略[J].教育科學,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