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永強
(甘肅省臨洮縣塔灣初級中學,甘肅定西 730500)
新課程標準對各科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都有了更嚴格的要求,所以初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取一些科學的手段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研究證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1]。
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上的主體應為學生,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輔導學生進行學習。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應該仔細分析學生的特點,努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其實,“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質(zhì)就是教師通過設計導學案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進行有效的連接,讓學生能通過這個相互連接的橋梁學會自主學習。在導學案中,教師要設計出課堂的教學目標、課程內(nèi)容的預習、檢測預習的內(nèi)容、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教師輔助鞏固知識、教學知識的拓展學習、總結反思、設置學生作業(yè)等。教師設計的導學案要全面實現(xiàn)對學生導讀、導學的教學目標。
相對于其他教學方式,“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具有極其強大的優(yōu)勢,它的優(yōu)勢就在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其量身定做教學標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還十分注重課前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可以帶著目的去學習這段新課程,進而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還能增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在傳統(tǒng)的課堂灌輸式教學方法中,教師很少要求學生做課前預習。因為在灌輸式教學中,教師不會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特點進行教學,學生在預習時找不到預習的方向。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一定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突破傳統(tǒng)學習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引導學生預習時要注意加強以下幾個引導環(huán)節(jié):(1)為學生推薦直觀易懂的學習資料,幫助學生突破預習中的重點、難點;(2)教師在為學生設計預習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狀,最好由淺入深地設計題目,這樣學生能夠通過問題學到題目中的知識;(3)教師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數(shù)學實驗,強化學生對數(shù)學的體驗,讓學生在親身思考與觀察中得到具體結論;(4)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真思考和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對問題提出疑問,從而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預習的知識內(nèi)容對學生提出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檢驗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把握程度和預習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交流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知識的重難點,讓學生填補對知識預習的不足之處。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模式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要求小組進行限時討論,最后各小組推送一名學生回答問題,若是限時結束后沒人主動回答就由教師在各個學習小組中隨機點名,之后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答案對該小組同學進行評分,最后看哪個小組的評分最高。
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幫助學生在交流中輕松學到知識。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層次性的習題,引導學生分工合作,使其高效地進行學習;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建立交流的規(guī)則制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參與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組建團隊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2]。
開始階段,由于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不夠默契,也達不到一定的知識交流水平,所以很多問題在教師的限定時間內(nèi)學生可能得不到相應的解題思路。這會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挫折感,這時教師要對小組成員進行適當?shù)囊龑?。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感覺問題一難的請舉手!”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兩個同學舉起手?!案杏X問題二解答起來比較困難的同學請舉手!”小組中又有同學舉起手?!案杏X問題三不會的同學舉手!”小組中仍然有同學舉起了手,但是仔細觀察,教師會發(fā)現(xiàn)每次舉起手的學生都不一樣?!艾F(xiàn)在同學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自己小組中的同學會哪道題不會哪道題,這下你們知道該怎么分工解題了吧?”因此,被問題一困擾的學生可以向其他會的小組成員請教,同樣,被問題二、問題三困擾的學生也可以向其他會這道問題的小組成員請教。這樣,小組成員間相互分析、討論,既得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又自主解決了問題。由此可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相互交流討論,既可以學會自主探究學習,還能將缺失的知識補充完整,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習時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能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解答,所以教師要在課后建立起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課后找教師解答問題。教師充分做好學生的課后拓展,有助于學生對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3]。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交流學習的QQ 群或微信群,積極引導學生提出上課沒有得到解答的問題,并和學生一起研究這些問題,主要以“學生探討,教師輔助給出解題意見”的模式來進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記錄群中的聊天內(nèi)容和研究成果,讓學生養(yǎng)成課后主動探討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學習成績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施,不論是對學生學習,還是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都是有幫助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能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