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萬仿 胡勤志
【摘 要】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對于那些因經(jīng)濟困難或者其他因素難以通過正常途徑獲得司法救助的弱勢群體,通過減免收費的形式給予法律幫助,以維護他們基本的社會權利的法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工作始于1994年1月司法部提出的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展法律援助試點工作。2003年7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法律援助工作的專門性的行政法規(guī),為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的惠民舉措,有力維護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被譽為司法界的“陽光工程”。
【關鍵詞】法律援助;內(nèi)涵;特點;歷史演進
一、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內(nèi)涵
法律援助又稱法律扶助或法律救濟,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其定義為“在免費或收費很少的情況下對需要專業(yè)性法律幫助的窮人所給與的幫助”。i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對于那些因經(jīng)濟困難或者其他因素難以通過正常途徑獲得司法救助的弱勢群體,通過減免收費的形式給予法律幫助,以維護他們基本的社會權利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惠民舉措,被譽為司法界的“陽光工程”。
二、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特點
(1)我國法律援助的主體
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實行的是“政府責任,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目前,我國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是各級法律援助中心,經(jīng)過司法體制改革這些法律援助中心基本都屬于政府司法行政機關的所屬事業(yè)單位,其資金保障來源于各級政府財政?!斗稍鷹l例》確定了相關的律師協(xié)會對法律援助有法定的協(xié)助義務。此外,還規(guī)定了各級政府對相關社會團體、事業(yè)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提供法律援助應當給予支持和鼓勵。法律實踐中這部分的實施主體主要是各級婦聯(lián)、消協(xié)等半官方性質的機構。
(2)我國法律援助的對象
簡而言之,我國法律援助的對象主要是社會弱勢群體。當前我國法律援助力量還很薄弱,尚不能完全滿足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故在法律援助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有必要對受援對象作出符合我國法律實際的限制。綜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我國把受援對象分為“應當提供法律援助”和“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兩類群體?!皯斕峁┓稍贬槍Φ氖切淌掳讣械拿ぁ⒚@、啞人,部分精神病人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翱梢蕴峁┓稍敝饕槍Φ氖敲袷掳讣袩o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經(jīng)濟困難群體。這部分群體的經(jīng)濟困難標準通常由地方各級法援中心根據(jù)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水平綜合認定。
(3)我國法律援助的內(nèi)容
法律援助的內(nèi)容具有法律專業(yè)性。無償性。法律援助主體利用自身的專業(yè)法律知識向法律援助對象提供法律咨詢、撰寫法律文書、訴訟代理、非訴訟代理和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受援對象無需向援助主體繳納服務費用,所需經(jīng)費由財政負擔,這也體現(xiàn)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這一國際通行做法。
三、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歷史演進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在借鑒西方法律援助制度的基礎上演進而來。英國于1495年開始承認窮人享有免于支付訴訟所需費用和律師辯護費的權利,這被認為是法律援助制度的萌芽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法律援助制度大致經(jīng)過了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慈善行為階段。這一時期,提供法律援助是律師的自發(fā)行為不是受助對象所享有的權利。第二,從慈善行為向國家責任轉變階段。由于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國家加強了對經(jīng)濟及社會事務的控制,隨著法律社會化思想的影響,法律也從以個人本位為主轉變?yōu)橐試疑鐣疚粸橹鳌5谌?,國家責任階段(全面發(fā)展階段)。英國大法官丹寧勛爵曾經(jīng)認為法律援助是“二戰(zhàn)以來法律方面最重要的革命”。ii二戰(zhàn)后,法律援助作為公民的一項社會保障權利得已確認。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律及眾多的國際條約將法律援助制度確立為維護公民基本人權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其中,最為典型的有《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3(丙)iii;海牙國際刑法會議通過的《民事訴訟程序公約》第4章第20條iv;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3款(?。﹙等。
清末著名法學家沈家本vi在《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中提出了國家撥予律師的設想,成為“我國近代以來傳播法律援助思想的第一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始于1994年1月司法部提出的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展法律援助試點工作。199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將“法律援助”首次寫入法律條文中,在我國法律援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為對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進行統(tǒng)一的協(xié)調(diào)、監(jiān)管,司法部于1997年5月成立法律援助中心。隨后,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等地紛紛建立各自的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2003年7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法律援助工作的專門性的行政法規(guī),為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斗稍鷹l例》第三條vii、第八條viii規(guī)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標志著我國形成了“政府責任,社會參與”的法律援助新局面。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法律援助工作。2013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2015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2010年到2015年,全國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99萬余件,年均增長14.3%,受援群眾超過558萬人;提供法律咨詢超過2900萬人次,年均增長8.7%,有力維護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ix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推進公民維權意識的提高以及經(jīng)濟新常態(tài)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大量增加,在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法律援助模式下還需要進一步發(fā)揮社會組織尤其是高等院校在法律援助方面的作用,不斷探索法律援助的新途徑、新理論。
注釋:
i 譚世貴:《中國司法制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46頁。
ii [美]威廉·里斯·小史密斯:《法律援助在美國:未來方向》,宮曉冰譯,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版,第189頁。
iii 《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3(丙)規(guī)定:“凡受刑事犯罪的控告者具有下列最低限度的權利:由他本人或者由他自己選擇的律師協(xié)助為自己進行辯護,或者如果他無力支付法律援助的費用,則為公平的利益所要求時,可予免費?!?/p>
iv 《民事訴訟程序公約》第4章第20條規(guī)定:“在民事或商事方面,每一個締約國公民在其他締約國內(nèi),根據(jù)該國法律,享有與該國公民相同的無償法律援助。在對于行政案件實行法律援助的國家內(nèi),有管轄權的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時,同樣適用前款規(guī)定?!?/p>
v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3款(?。┮?guī)定:“出席受審并親自替自己辯護或者經(jīng)由他自己選擇的法律援助進行辯護;如果他沒有法律援助,要通過他享有這種權利;在司法利益有此需要的案件中,為他指定法律援助,而在他沒有足夠的償付能力的法律援助的案件中,不要他自己付費?!?/p>
vi 沈家本在《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中提出:“宜用律師也……故用律師代理一切質問、對詰、復問各事宜。若遇重大案件,則由國家撥予律師,貧民或由救助會派律師代伸權利,不取報酬,補助于公私之交,實非淺鮮?!?/p>
vii 《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yè)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p>
viii 《法律援助條例》第八條規(guī)定:“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yè)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jīng)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ix 吳愛英:《2015年在全國法律援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載http://cpc.people.com.cn/n/2015/101
2/c64102-27688099.html;2018年2月12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