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祥,李麗嬌
(昭通學院,云南昭通 657000)
庫恩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主要代表作為《科學革命的結構》和《必要的張力》。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 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范式、范例、科學共同體等,但沒有給范式做出一個確切的定義,也正是沒有明確的定義,庫恩的“范式”理論為后人留下了發(fā)展空間。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在用著“范式”這一詞,足見范式之影響力。庫恩“范式”和科學共同體對對我們當今中西文化對比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吨芤住肥侵袊糯慕浀?,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它不僅為前人提供了看待世界和處理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還為當今學術界提供了一個研究對象。易學易經發(fā)展了二千多年的歷史,很多先哲都為《周易》的發(fā)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也提出了不同研究易學的方法和途徑。本來易學與范式之間沒有什么大的聯系,但考慮到范式下的科學共同體時,就會想到易學范式之下有沒有易學共同體呢? 如果有易學范式,那么易學范式下的易學共同體將會不會促進易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或者說通過易學范式與易學共同體尋求易學的另一條發(fā)展之路。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庫恩都沒有明確給范式做出一個嚴格的定義,但它又是該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必須給范式做一個界定。他說:“一個范式就是一個公認的模型或模式(Pattern),在這一意義上,在我找不出更好的詞匯的情況下,使用Paradigm(范式)一詞似頗合適。但人們將很快就會看出,許可這種合適的模型和模式的意義,并不完全是在‘范式’定義中通常包含的意義?!硪环矫?,在科學中,一種范式是一種很少用以重復的對象。正相反,像慣例法中一個公認的判例一樣,范式是一種在新的或更嚴格的條件下有待進一步澄清和明確的對象?!薄胺妒揭辉~有兩種意義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著一個特定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價值、技術等等構成的整體。另一方面,它指謂著那個整體的一種元素,即具體的謎題解答;把它們當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確的規(guī)則以作為常規(guī)科學中其他謎題解答的基礎。”可以看出,庫恩“范式”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為了不引起歧義,我們必須給出界定。而從詞根上說,paradigms 系希臘文,原指語言學的詞源、詞根,后來引申為范式、規(guī)范、模式、范例等。范式是通過一個具體的科學理論為范例,表示一個科學發(fā)展階段的模式,就是一個公認的模型或模式。范式就是一套具有革命性、顛覆性的理論模型,如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等。
范式不是科學家憑空想象出來了,而是通過一群人共同的研究,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科學共同體,由科學共同體共同承諾,范式才有可能產生。故而,在相同的科學共同體內,才有范式可言。庫恩說:“一個范式就是一個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東西,而反過來,一個科學共同體由共有一個范式的人組成?!狈妒绞菆F體承諾的集合,由專業(yè)團體共同承認的某一理論模式,這個科學共同體至少兩個人以上。這就好比有兩位以上的研究者,共同研究并承諾牛頓經典力學的科學性,牛頓力學就成為范式了。
他還認為,范式一旦產生,就有它的價值和意義,“一個范式支配的首先是一群研究者而不是一個學科領域。任何對于范式指導下的研究或動搖了范式的研究所做的研究,都必須從確定從事這種研究的團體人手?!狈妒綖榭茖W共同體提供了指導方向。然而,范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范式會改變,隨之它的作用也隨之變化。“范式一改變,這世界本身也隨之改變了??茖W家由一個新范式指引,去采用新工具,注意新領域……范式改變的確使科學家對他們研究所及的世界的看法變了……在革命之后,科學家們所面對的是一個不同的世界。”范式的最大作用就是指導人的世界觀,范式變化了,范式指導下的世界觀也會變化,世界本身也會隨之改變。
2.2.1 《周易》經傳學
《周易》位居群經之首,三玄之冠,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為了區(qū)分《易經》的歷史發(fā)展,易學史專家朱伯崑先生把《易經》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分為三個階段:《周易》,《易傳》和歷代易學?!吨芤住钒ǎ毫膫€卦象、六十四條卦辭,三百八十四條爻辭?!兑讉鳌饭财叻N十篇,包括《彖》《象》《文言》《系辭》《說卦》《序卦》《雜卦》,是最早解釋《易經》的專門著作。自西漢武帝立五經博士以后,《易經》被儒家奉為圭臬,成為歷代經學家研制的一項專門學問,這便是易學。若從立經開始算起,易學已經產生了二千多年了。
2.2.2 易學范式和易學共同體
庫恩的范式、 共同體對我們易學的現代發(fā)展具有啟發(fā)意義。易學共同體就是研究易學的專門人群,如孔子、朱熹、高亨、黃壽祺、金景芳等人。而易學范式就是對易學發(fā)展起到支撐的理論模式,它是易學共同體承諾的集合。其實,四庫官臣就對易學的歷史發(fā)展進行了“兩派六宗”綜述,它們不同程度上都各自有一套易學范式,概言之,就是象數范式和義理范式。它們各自的理論模型都是借助《周易》經傳總的易學范式,發(fā)展為各具時代特色的易學單范式。近人也對近現代易學發(fā)展進行了概述,如臺灣黃沛榮將研究易學的人士劃為學院派(大學師生)、學會派(文教團體)和職業(yè)派(易術人士)。吳辛丑劃分為哲學派、科學派、醫(yī)學派、圖書派、訓詁派、考古派。廖名春劃分為義理派、象數派、考據派。這些都是根據近現代對易學研究的范圍、范疇和成果劃分的。每一派都可以說是一個易學共同體,都有自己的易學范式。大致而言,持義理的易學共同體認為易學包含宇宙間的大道理,《周易》是一部哲學著作;持象數的易學共同體認為《周易》卦爻辭來自占卜、筮辭,《周易》是一部筮書。易學范式的產生依賴于易學共同體的共同承諾,易學范式乃是研究易學的團體的團員所共有的東西。因而,對研究易學的人組成的易學共同體對《周易》的認識及看法,是易學范式形成的基礎。
自從20 世紀80年代后,學術界的部分學者強調要回歸原典,尋求中國文化的根源。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曾說:“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學?!蹦壳?,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都在舉辦國學講座或設置相應課程。面對這樣的情況,回歸經典可以說是發(fā)展人文主義精神的路徑之一。而回歸不只是簡單機械的背誦、記憶經典,而是要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創(chuàng)新出實際解決人類面臨問題的理論范式?!吨芤住芬粫?,有很多思想至今還非常有價值,值得去挖掘。在挖掘整理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方法論的指導。庫恩的“范式”理論是否對易學的發(fā)展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庫恩認為科學革命經歷了“常規(guī)—危機—革命—新的常規(guī)”各個時期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這樣經過反復循環(huán)發(fā)展,科學一定會走向成熟和繁榮。易學也是應如此。易學發(fā)展不需要出現易學危機,而是應該在易學常規(guī)中尋求易學范式的改變,在易學范式改變的主導下,實現易學共同體的世界觀的改變,以促進易學的科學發(fā)展和易學的現代化。
要破除當今學界對《周易》的偏見,在根源上尋找易學范式,形成易學共同體。當然在易學共同體內,有紛爭和各抒己見是可以的,因為只有內部有矛盾,才會危機,才會尋求突破,易學才會發(fā)展。以《周易》經傳為總范式,建立各個具體的單范式,以促進易學的現代發(fā)展。易學要謀求發(fā)展,必須要有屬于自己的領域與空間。比如,易學在宋明時期與儒家思想相結合而高度發(fā)展,形成了易學發(fā)展的高峰時刻。關學、洛學、閩學等派別林立,各自都有各自的理論體系,他們都是依據易學范式作為理論模型,對易學中的概念、范疇、命題展開論述,建構起來了強大的學術陣營,繁榮了中國學術。目前,易學雖朝著多極化、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但必須要有一個總“范式”做指導?!吨芤住肺谋究梢宰鳛橐粋€易學范式,但那只是易學研究對象的范式,必須要把這個范式和作為時代特色和易學科學共同體公認的范式結合起來,提出和承諾更適合易學發(fā)展的新范式。然而,當今學術界有易學共同體,卻沒有起指導作用的易學范式。原因在于,易學共同體之間沒有作出共同的承諾,沒有易學范式存在,各說各話,礙于門戶之見。因此,現代易學要實現發(fā)展,易學共同體內必須要建構一個根本的易學范式; 在各個更小易學共同體內又可以建構一個小的易學范式。一旦易學范式建立了,那么易學也會隨之發(fā)展??傊?,易學目前需要的就是像范式之科學革命一樣的轉換,形成新的易學共同體,建構新的易學范式,以便易學之現代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