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民
摘 ? ?要: 中學生用自媒體寫作解決了畏懼寫、懶于寫的難題,做到了樂于寫、勤于寫,暴露出了寫得“虛”的弊病。本文從寫作傳統(tǒng)、寫作理念、課程要求和寫作訓練等方面提出了中學生自媒體寫作要追求真、新、深的要求。
關鍵詞: 真實 ? ?新鮮 ? ?深刻 ? ?自媒體寫作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中學生廣泛運用自媒體寫作,借以展示形象、宣泄情感、表達見解、加強互動。部分作品書寫真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真知灼見,傳播正能量;部分作品編造虛假故事,抒發(fā)虛假情感,表達庸俗見解,傳播負能量。中學生自媒體寫作應以真、新、深為寫作命脈。
一、中學生自媒體寫作要“求真”
“求真”指中學生自媒體寫作要有真誠的寫作態(tài)度,書寫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情感和正確的見解。
中學生自媒體寫作要有真誠態(tài)度。中學生進行自媒體寫作時要繼承并發(fā)揚我國古代文人學者做文先做人、做人講誠信的“修辭立誠”的寫作傳統(tǒng)。恪守“人無信不立”“思誠者,人之道”的做人、做文準則,堅持現(xiàn)代文人學者“修辭立誠”的寫作主張。樹立葉圣陶先生提出的“誠懇的、嚴肅的”寫作態(tài)度,摒棄“油滑、輕薄、卑鄙的”①的寫作態(tài)度。中學生應以修辭立誠態(tài)度寫出閃現(xiàn)人性之光、燭照進步之人的自媒體作品。
中學生的自媒體寫作要書寫真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需要中學生繼承我國古代“從主觀自我出發(fā)、從內(nèi)心出發(fā)尋找藝術(shù)的根源”②的寫作傳統(tǒng),書寫“童心”,抒發(fā)“性靈”。也需要借鑒書寫真實的中外現(xiàn)代寫作理念。如英語國家的“表露法”寫作理念,日本的“生活寫作”理念,蘇聯(lián)的“主觀表達”寫作理念,我國現(xiàn)代教育家提出的追求客觀真實和主觀真實、符合實際、有真情實感的寫作理念。把葉圣陶的“把經(jīng)驗范圍以內(nèi)的事物作為材料”③“根據(jù)經(jīng)驗,從實際生活里流注出來”④的寫作主張作為創(chuàng)作原則。還要嚴格落實我國“課程標準”提出的表達真情實感與真知灼見的寫作要求。
中學生要在傳統(tǒng)課文閱讀教學中獲得書寫真實的寫作啟示。如《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三篇文章都書寫了真實的人和事,都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對中學生的真實寫作起了示范作用。中學生還可以從同一題材的文章中獲得啟示。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朱自清的《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和陳翰笙的《三月十八日慘案目擊記》,三篇文章都依據(jù)“客觀真實”記述“三一八”慘案。魯迅“雖然沒有親見”,但依據(jù)聽聞記述三名學生的遇難經(jīng)歷,表達對劉和珍等遇難學生的悲痛之情、對段祺瑞執(zhí)政府和反動文人的憤恨之情;朱自清記述親見的慘案情形與逃難經(jīng)歷,表達對段政府的憤恨、對自己自私和膽怯的反省之情;陳翰笙記述“目擊”情形,表達冷靜的痛斥之情。中學生要借鑒這些作品進行真實性的自媒體寫作。
中學生可以將傳統(tǒng)寫作與自媒體寫作融合,進行自媒體真實寫作實踐。“寫出特征”,可以關注身邊的狗、貓、鼠,寫出不同特征的小動物;“選擇敘述人稱”,可以用第二人稱和老師對話,寫出“我的老師不一般”的自媒體作品;“表達真知灼見”,可以關注社會生活,圍繞“平語近人”,寫出全新的自媒體作品。
二、中學生自媒體寫作要“求新”
“求新”指書寫新鮮材料,抒發(fā)新鮮感受,表達新穎見解。要求中學生學習我國古代文人學者的創(chuàng)新寫作觀念:悟古思今、棄舊求新、避易趨難、唯我獨尊。
悟古思今要求創(chuàng)作者既要繼承古人的意趣,又要有今人的創(chuàng)造。把袁枚“人閑居時,不可一刻無古人;落筆時,不可一刻有古人”的論述作為寫作指導。要求中學生學習和借鑒古人,厚積學問;自己動筆時,不受古人拘縛。棄舊求新要求立意摒棄舊說,樹立新說?!吧崞渑f而新是謀”,講的是舍掉舊東西創(chuàng)造新東西的意旨。舊與新的關系是破與立的關系,古時的新是今日的舊,今日的新是未來的舊,破舊求新是永恒主題。避易趨難要求立意避開容易,選擇困難。選擇困難的寫,首先要有“敢道人之所難言”的勇氣。它可以幫助作者深入理解難易關系,寫出不落俗套的作品。易與難還是古與今、舊與新的關系。唯我獨尊要求不抄襲,不從眾,抒性靈。“毋剿說,毋雷同”。不竊取別人的言論為己說,不跟別人的言論雷同,這是立論的宗本。寫作構(gòu)思要比別人高,比別人深;做到超出意料,超越世俗。寫作貴創(chuàng)新,忌雷同,方可自成一家,獨抒性靈。
中學生要在傳統(tǒng)課文閱讀中揣摩作者的立意創(chuàng)新之法,在自媒體寫作中有效實踐。如悟古思今,古人寫秋,往往寫秋的悲涼,郁達夫從古人的悲秋中悟出了北國的秋清、靜、悲涼的特征。這是悟古的繼承、思今的超越。中學生可以書寫對秋聲、秋色一如夏日的關注,如棄舊求新。梁啟超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塑造的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老師形象,魏巍在《我的老師》中塑造的是一個深愛學生的老師形象。棄掉這些舊日謳歌,中學生可以塑造新時代有新知識、新文化,掌握新技術(shù),擁有新風尚的教師形象。如避易趨難,巴金避開懷念包弟的主題,借小狗包弟抒發(fā)自己的懺悔與對那個非人時代的思索。中學生可以不寫小狗的忠誠、可愛,而寫小狗的脆弱、膽小、與貓和平相處。如唯我獨尊,一位學生以《那一碗毛豆》為題書寫姥爺和母親、父親和母親、母親和女兒(我)三代人情感的自媒體作品,就是一篇與眾不同的書寫“普通食物好吃時刻”的佳作。尤其是記述母親一生氣、父親就為他包一碗毛豆的情節(jié),打動人心。
中學生在進行自媒體寫作時處理好以上關系,才會發(fā)現(xiàn)新事實、萌生新想法、獲得新觸發(fā)、找到新角度。需要中學生“在自己的心靈中培育出一面生活顯光鏡關照生活,尋找生活的亮點”⑤,需要中學生有“一副明澈的眼光”⑥。
三、中學生自媒體寫作要“求深”
“深刻”指的是“達到事情或問題的本質(zhì)的”“內(nèi)心感受程度很深的”,也就是高考作文“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揭示事物內(nèi)在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的要求。這需要中學生在自媒體寫作時寫出豐富細膩,展現(xiàn)思維品質(zhì)。
中學生進行自媒體寫作時要在豐富上下功夫。李寰英老師給出很好的建議:一是從時空的流動中表現(xiàn),二是從相關因素的提取中表現(xiàn),三是多側(cè)面表現(xiàn)。第一種方法要求中學生不僅看到事物的靜止狀態(tài),還看到事物的變化狀態(tài)?!鞍殡S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zhuǎn)換,必然不斷地出現(xiàn)各種新的條件;必然會對原來靜止的事物產(chǎn)生層出不窮的影響”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書寫的是月下荷塘與平日荷塘不同的景致。作者懷揣著“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的想法發(fā)現(xiàn)月下荷塘的幽靜、朦朧美。隨著腳步推移,月下荷塘與塘上月色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朱自清在時空變換中書寫獨特、深刻的感受。
第二種方法要求中學生既看到事物本身,又看到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事物本身是孤立的、簡單的,但事物與事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讓事物豐富多彩。依然如朱自清筆下的“月色”,有了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零星的白花、荷塘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才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荷塘月色”。
第三種方法是從多個方向、多個角度描繪事物。這需要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具有變通性”,“只有經(jīng)過變通,思路向多角度發(fā)展”,才會“發(fā)現(xiàn)新的視角、新的觀點、新的結(jié)果”⑧。學會變通,在多側(cè)面中做出合理選擇,作品自會寫出深刻體驗。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不僅觀賞到了“荷塘月色”,還從虛處落筆聯(lián)想到了采蓮的事情?!恫缮徺x》里“嬉游的光景”《西洲曲》里“弄蓮子”的情思,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學生借鑒這些表現(xiàn)豐富的方法寫出的自媒體作品,才能深入人心。
除了表現(xiàn)豐富外,還要寫出細膩。細膩指情感,媒介是細節(jié)描寫。舒明月的《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提到的實例可以借鑒。如在“各種普通食物最好吃的時刻”一節(jié)中,作者選取了汪曾祺《安樂居》中酒客吃兔頭、張春《各種普通食物最好吃的時刻》中吃鴨脖的情節(jié),這些細膩描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吃兔頭的章法——吃得有序,吃得干凈——讓人眼前一亮,鴨脖子吃得不僅有序,還很精細。雖然說不出怎樣的震撼,但細膩是深入人心的。
其次,中學生在自媒體寫作中要展現(xiàn)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zhì)。思維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如杜威所說,思維是依據(jù)觀察到的事物或已有經(jīng)驗通過連貫的思考進而推斷出新的信念的思考過程。據(jù)此,不同人有不同的認識智慧、認識能力。這種認識的不同特點與差異就是思維品質(zhì)。如果一個人擁有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zhì),那么寫作將有更深刻的思想認識。
中學生在自媒體寫作時要展現(xiàn)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獨創(chuàng)性。思維的深刻性涉及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思維的廣度指對事物和問題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與綜合。如中學生要對“團員大學習”“學些強國”等學習活動進行評論,就要從學習的目的、內(nèi)容、意義、作用、主題、主體等多個角度思考。思維的深度主要指能透過表象看本質(zhì),分析原因,推想結(jié)果。如對學習的思考:學習是表象,改變是本質(zhì);不學、惰學、敷衍學是加強學習的原因;主動學、深入學、實踐學是學習活動追求的結(jié)果。思維的難度在于判斷、推理的邏輯性、合理性。觀點和見解要經(jīng)得住拷問與推敲。思維的批判性是批判性思維的外顯。所謂批判性思維指的是一種經(jīng)過質(zhì)疑、假說、驗證而得出新的認知的思考過程,需要中學生敢于質(zhì)疑、勇于驗證、書寫新知。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是思維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可以幫助中學生發(fā)現(xiàn)具有啟發(fā)性的觀點。有了深刻性、批判性、獨創(chuàng)性,中學生的自媒體作品才有生命力。
中學生要在傳統(tǒng)閱讀與寫作訓練的主陣地上,用我國優(yōu)秀的寫作傳統(tǒng)、古今中外書寫真實的寫作理念、課程綱要與課程標準武裝頭腦,在課文閱讀和寫作訓練中進行“求真”“求新”“求深”的自媒體寫作實踐,寫出具有獨特體驗和思考的自媒體作品。
注釋:
①③④葉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葉圣陶談寫作[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7:68,55,57,28.
②魏小娜.真實寫作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⑤⑥⑦李寰英.快樂寫作[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76,76,67.
⑧阿坦野.新媒體寫作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20.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葉圣陶談寫作[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7.
[2]魏小娜.真實寫作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李寰英.快樂寫作[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4]阿坦野.新媒體寫作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