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堯, 劉德森, 李 鐘, 崔 健, 何 江
(1.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人民醫(yī)院 心胸外科, 江蘇 蘇州, 215128;2. 蘇州科技城醫(yī)院 心胸外科, 江蘇 蘇州, 215153)
晚期肺部腫瘤患者因年齡、體質條件、基礎疾病、心肺功能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傳統(tǒng)的放療、化療、射頻消融等治療手段的療效緩慢,且副反應較多[1], 對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氬氦刀冷凍治療可以在CT引導下精準定位腫瘤,并通過短時間超低溫冷凍及快速復溫過程,使腫瘤細胞爆裂[2], 并對周圍組織起到有效的“冷凍栓塞”及止血效果。本研究探討氬氦刀冷凍治療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10月因多種晚期腫瘤致肺部腫瘤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 年齡43~86歲,平均年齡70.0歲; 食管癌術后肺部轉移瘤患者3例,乳腺癌肺部轉移瘤1例,結腸癌術后肺部轉移瘤1例,晚期肺癌患者20例; 腫瘤大小1.2~7.6 cm; 腫瘤<3.0 cm者9例, 3.0~6.0 cm者13例, >6.0 cm者3例。治療前常規(guī)評估患者心肺功能,并從胸部CT圖像上測量腫瘤大小及CT值; 患者術后1個月復測胸部CT的腫瘤大小及CT值。
患者CT引導下行氬氦刀肺部腫瘤冷凍滅活術, CT平掃后確定腫瘤層面,于腫瘤層面粘貼自制柵欄條后再次CT掃描明確進針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0.5%利多卡因局麻至胸膜,留針頭于肌肉內(nèi)行CT掃描以確認進針角度及深度。檢測氬氦刀正常運作后,由穿刺點刺入, CT確認氬氦刀已完全貫穿腫瘤后開啟冷凍治療循環(huán)??焖俳禍刂?150 ℃, 持續(xù)15~20 min后固定刀身,復溫至15 ℃, 以此作為1組循環(huán)。根據(jù)病情需要進行2~3組循環(huán), CT確認冰球完全覆蓋腫瘤后復溫,退刀,縫合刀口,結束治療。
治療前自胸部CT圖像上測量腫瘤大小; 術后1個月后復測胸部CT中的腫瘤大小,根據(jù)RECIST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對肺部目標病灶進行評估,將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將25例患者根據(jù)術前肺部腫瘤大小分為<3.0 cm組、3.0~6.0 cm組、>6.0 cm組,比較冷凍前后CT值的改變,評估冷凍治療效果。術后采用視覺模擬疼痛法(VAS)評估疼痛程度。統(tǒng)計患者術后出現(xiàn)冷休克、氣胸、反應性胸腔積液、咯血、肺不張、發(fā)熱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術后胸部CT測得可測量病灶實體腫瘤中CR 1例, PD 0例, PR 10例, SD 14例。不同腫瘤直徑患者手術前后CT值見表1。術后VAS結果顯示, 0~3分22例, 4~6分2例, 7分及以上1例。不同腫瘤直徑患者VAS評分分布見表2。25例患者中,術后出現(xiàn)氣胸3例,反應性胸腔積液4例,咯血4例,肺不張1例,發(fā)熱1例,冷休克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6.0%。25例患者中未出現(xiàn)手術相關性死亡,對癥治療7~10 d均好轉出院。
目前,對于無法手術治療的晚期肺部腫瘤較為常見的治療手段有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射頻熱消融治療、介入栓塞等,但上述常規(guī)治療方案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大部分患者對副反應耐受性差,治療后生存質量明顯下降,且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耐藥[3-4]。與化療相比,放療患者耐受性有所改善,但存在發(fā)生放射性肺炎、肺功能損害等嚴重并發(fā)癥的風險[5]。介入栓塞治療同樣受腫瘤部位限制,且對患者體質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并存在發(fā)生肺栓塞、腦梗死等嚴重并發(fā)癥的風險,無法廣泛應用于各類肺部腫瘤的治療[6]。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費用昂貴,臨床應用受到限制[7]。射頻熱消融治療與氬氦刀冷凍消融治療類似,但熱消融過程中患者疼痛及不良反應較為明顯,且高熱狀態(tài)下組織容易發(fā)生汽化,氣泡會由治療區(qū)域向組織結構疏松處滲透,進而形成“偽邊界”,使術者無法精準控制滅活范圍,造成有效治療范圍的誤判。
表1 不同腫瘤直徑患者手術前后CT值比較 Hu
表2 不同腫瘤直徑患者VAS評分分布情況 例
氬氦刀冷凍消融技術具有精準可控的滅活范圍、對周圍組織損傷較小、疼痛較輕、術后副反應較少、適用范圍廣等優(yōu)勢[8]。國內(nèi)外研究[9-11]證實,氬氦刀治療聯(lián)合化療、靶向治療、介入治療等其他常規(guī)治療手段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氬氦刀冷凍消融治療后,患者肺部腫瘤CT值顯著降低,腫瘤療效評估結果顯示大部分患者病變穩(wěn)定。本研究證實氬氦刀治療方案的術后疼痛輕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可以達到有效阻止肺部腫瘤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