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鐵成
摘要:近年來,隨著小學體制改革進程的發(fā)展,小學階段的教育逐漸加大了對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外國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幾點有效的解決對策,希望提升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外國文學;閱讀教學;現(xiàn)狀;對策
外國文學作品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據(jù)了大量的篇幅,對小學生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還可以開闊小學生的眼界,豐富小學生的文學知識組成,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外國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樹立小學生強大的中國文化自信。但現(xiàn)實情況是,目前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在實際教學中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亟待解決。
一、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對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
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shù)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比較重視對小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由于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小學語文教師又將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培養(yǎng)小學生知識和能力上,忽略了對小學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外國文學作品閱讀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等。另外,我國現(xiàn)階段現(xiàn)行的評價機制也是以評價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為主,沒有在評價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測試,造成很多學生“讀死書,死讀書”,學習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尤其是在外國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由于外國文學作品在教學重點與考試重點中很少出現(xiàn),導致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注重本國文學作品的教學,認為本國文學作品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今后發(fā)展有一定幫助,所以在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教上普遍存在不重視的問題。
(二)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認知存在偏差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也逐漸開始重視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其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成為教學的重點。對于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而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需要教師不斷轉變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進而提升小學生外國文學作品閱讀的能力與理解能力。但實際情況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占據(jù)著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單方面向小學生講授著與外國文學作品內容有關的知識點,小學生只能被動的沿著教師的理解思路是嘗試學習,去閱讀外國文學作品[1]。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與預期差距很大,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三)外國文學作品的內涵沒有得到深度挖掘
小學語文教材中之所以會摘錄一定篇幅的外國文學作品,目的就是為了開闊小學生的眼界,豐富小學生的文學知識,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學意識和文學素養(yǎng),讓小學生在閱讀外國文學作品時深刻體會到文章內容的深意,從中獲取有效的素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習與生活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但是,小學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時間緊等現(xiàn)實問題,在開展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時,容易忽略對外國文學作品的深度挖掘,只是簡單的對文學作品內容進行復述或者直接向小學生灌輸某種價值觀和情感。小學生在學習外國文學作品時,經常會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問題,外國文學作品中涉及到的情感和事物似乎與自己的生活毫無關聯(lián),無法觸動內心的感受,學生也無法深刻理解外國文學作品的內涵,體會不到作者的現(xiàn)實情感,作品中的意境美、文字美、情感美等都無法被小學所感受到,實際教學效果一般。
二、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提高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重視程度
教師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導者,教師的教育觀念與課堂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質量。為此,想要改善現(xiàn)階段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提高小學語文外國文學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斷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提高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重視程度。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外國文學作品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用,并且不斷提升自身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與分析能力,結合我國的教學實情和生活現(xiàn)狀,將外國文學作品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的聯(lián)系到一起,以此激發(fā)小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外國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實質內容,引導小學生自主去探究外國文學作品中包含的價值觀和人物情感,真正的讀懂作品,理解作品。
(二)幫助學生認清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作品的差異
文學作品往往映射著文化的內涵,也是作者生活感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外國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小學生加深對外國民族文化的了解,增長小學生的見識,豐富小學生的文化組成,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幫助小學生認清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作品之間的差異,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并且從中獲得學習與生活的啟示,完善自己的知識和能力[1]。例如《蜜蜂》和《蟋蟀的住宅》兩篇外國文學作品,文章的出發(fā)點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探尋生物的生存狀態(tài),充分體現(xiàn)出了西方人的理性思維,以及探索世界的欲望。而《狼牙山五壯士》和《黃繼光》兩篇中國文學作品,主要體現(xiàn)的缺失中國人的感性思維方式,文章內容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對英雄人物的敬意和崇拜。通過中外文學作品的對比,教師要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分辨的能力,并且增加其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從而加強小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
(三)從教材出發(fā),深度挖掘外國文學作品的內涵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不能離開教材而獨立存在,尤其是語文教學,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摘錄都是經過認真考慮的,都是結合了我國的教學實情和教學發(fā)展規(guī)律才選用的。但是,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階段小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內容要求更高,僅靠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學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3]。為此,教師在開展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時,要遵循從教材出發(fā)的原則,深度挖掘外國文學作品的內涵,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外國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和意義,另外,教師要在不影響課堂教學的前提下,為學生補充一些與教材文章內容相關的其它讀物或者素材,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文章的脈絡,將文章的內容進行簡化,剖析文章的深層意義,讓小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認清外國文學作品的實質。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現(xiàn)階段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就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認清中外文學作品的差異,并且學會如何自主分析和理解外國文學作品,進而促進小學生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綜合能力的提升,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玉瑩,鄒萍,宿杰.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30):88-90.
[2]杜靜爽.人教版小學語文外國作品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7.
[3]張樹苗,陳林,曾毅.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研究——以中學語文為例[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9,35(08):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