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燏華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始終是重難點內容,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主要的位置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緊密的關系。每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都要重視閱讀教學,沖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重視研究閱讀教學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總體語文水平。
一、指導預習,增強學生預習意識
預習是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良好的掌握知識點,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墒怯行W生不重視預習過程,以為預習比較空泛,不具備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對所布置的預習任務進行檢查也較為困難。若學生們不經過預習就直接展開新知識點的學習,那么就無法在短時間里完全吸收重難點知識。有效的預習作為高效教學的基礎條件,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布置在閱讀后寫讀后感,增強學生的預習意識。比如,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與文章內容有關系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們尋找答案。例如:“這篇文章中你最喜歡哪一段,為什么?”這樣的開放性的思考題能夠更好的激起學生地學習興趣,確保有效預習,增強學生的文字處理與表達能力[1]。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深入理解文章
按照閱讀文章的內容創(chuàng)設出相對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激起閱讀學習的熱情,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順利完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任務。若課文中存在不容易理解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全面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學習初中語文《土地的誓言》這篇文章時,由于學生人生經歷并不豐富,不能深刻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處在作者所處的時代,面對國家淪喪及對故鄉(xiāng)的熱愛,體會到故土被其他國家所強占,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們強烈的愛國情懷。教師一定要按照文章的重難點來創(chuàng)設出適當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作者表達的主要思想,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效率[2]。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文學作品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應,若學生缺乏對現實生活的體驗,那么閱讀教學就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因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聯系生活實際的原則。初中時期大多數課本閱讀材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教師要緊握這種關系,找到適當的入手點,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而讓學生快速的獲得情感共鳴,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學習初中語文《臺階》這篇課文時,文章作者描繪出一個勤勞善良質樸的父親形象,這個父親默默為家庭付出一生,一直到老,將自身的幸福寄托在孩子的健康成長當中。為了可以讓學生們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給學生們布置“父親”的話題,讓學生們回憶起自己與父親之間的事情,描繪出自己父親的形象,講述父親做出了哪些令自己感動的事。這種情況下,學生們都踴躍發(fā)言,講述自己與父親間的事,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感情。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內心產生深刻的感受。教師通過這個話題將文章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產生閱讀興趣,進而更加主動的閱讀文章,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而加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3]。
四、指導科學靈活的閱讀學習方法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們提供科學靈活的閱讀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在掌握好閱讀方法之后不僅能夠大大提高閱讀效率,還可以良好的開拓閱讀的視野。閱讀學習方法有許多種,重點包含精讀、研究性閱讀、比較式閱讀、重點閱讀等。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述閱讀方法時,一定要按照學生的閱讀時間以及閱讀效率來進行科學靈活的選擇。學生要按照閱讀不同的書或者不同的閱讀時間來選擇更加適宜的閱讀方法。比如,針對部分記敘類型、資料類型的文章,學生們就可以利用泛讀法,要想理解文章的基本觀點就能夠利用精讀法。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可以掌握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4]。
五、加強師生互動,增加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第一要務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進行探究閱讀的意識。因此,教師在備課當中,需要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學習閱讀的積極性,進而良好的激起學生們學習閱讀的探究欲望。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讓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充滿興趣,從而良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學習《岳陽樓記》這篇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再為學生們介紹文章的大概意思后,展開逐句分析之前,想學生們提出問題:文章中提出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何用意?通過教師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即刻激發(fā)出學生探究文章的興趣,促使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深入詳細的探究文章內容。學生探究完成之后,教師聽取學生的答案,然后在學生的回答基礎上補充不足之處,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章內容,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非常關鍵,語文教師一定要在閱讀教學當中做好指導預習,增強學生預習意識、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科學靈活的閱讀學習方法、加強師生互動,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從而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淑蘭.初中語文有效性閱讀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1):66.
[2]王海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9,21(01):159.
[3]逯杰,伊飛.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探討[J].中國教師,2018(S2):119.
[4]劉光紅.初中語文小班化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時代農機,2018,45(1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