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超 婁磊
摘 要:高中化學是重要的理科科目,是最具實驗性質的一門科學,化學來源于實際生活,也在實際生活和國家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學模式被普遍運用到高中各學科中,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更是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不僅課堂內容變得生動豐富,也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 生活化教學 具體措施
化學與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息息相關,比如用來治病的藥品是通過化學的原理和方法合成的,很多食品是根據(jù)化學的理論生產的,還有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可以說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的作用。學習好化學,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從國家發(fā)展的角度還可以促進我國的科學進步。學習化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化學知識服務于我們的生活,而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不能夠充分的滿足這個目標,過于關注學生的分數(shù),忽視了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限于表面的公式和理論,靈活運用程度較低。因此,高中化學老師應該改進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提升學生對化學進行學習和探索的興趣,生活化教學對于改進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一、生活化教學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
高中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很多化學試驗中的現(xiàn)象對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很大幫助,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把化學知識和試驗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生動的現(xiàn)象來體現(xiàn)具體的知識,對于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化學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非常有必要?;瘜W可以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便利、美好的生活,比如研究新型藥品來維護人們健康、豐富制衣面料的種類,加強面料性能來為我國的防汛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研究安全性更高的建筑材料等。但是,化學也可以在生活中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現(xiàn)在最受國家關注的霧霾天氣,主要是因為汽車尾氣和化工氣體大量的排放到大氣中造成的,霧霾導致了我國呼吸類疾病的高發(fā);還有造成白色污染的大量塑料垃圾,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等烯類化合物,在平常狀態(tài)下自然分解的難度大,對河流及農作物生長有不利影響;還有各種食品添加劑和爛肉粉等化學物質,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更加有犯罪分子用化學反應的方式來實施犯罪活動,比如氰化鉀?;瘜W可以幫助人,也可以傷害人。高中化學教師在傳授化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必須要引導學生利用化學來創(chuàng)造生活幫助他人,同時提高對不良現(xiàn)象的識別能力,約束自身行為,避免他人傷害?;瘜W考試中結合實際生活的題目越來越多,不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固有知識體系,因此生活化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考試內容,提升考試成績。
二、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1.生活化情景教學
化學知識是比較枯燥的,但是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就會更加具體形象,便于理解。高中化學教師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搜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物品或者現(xiàn)象,構建生活化的情景模式,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會化學的價值,研究化學的應用,從而調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增強生活中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化學物質甲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列舉出生活中容易產生甲醛的物品,同時通過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讓學生了解甲醛的危害,比如新的家具或者剛剛裝修的房子中甲醛的含量很高,生活中要注意通風一段時間后才可以入住,還有像洗碗布等生活用品中也會含有甲醛,使用前要先用水浸泡才能降低其含量。甲醛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可以誘發(fā)癌癥或者造成婦女不孕不育等。通過這些生活現(xiàn)象讓學生認識甲醛,同時提醒學生關注生命健康,在生活中避免甲醛帶來的傷害。
2.生活化探索活動
生活化教學是把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形象化,以具體的形態(tài)來加深學生對化學的認識,提高化學的教學效果。由于化學是一門變化性較強的學科,只有在變化中才能發(fā)現(xiàn)化學的意義,而課堂中只有試驗能夠直觀的體現(xiàn)化學的變化現(xiàn)象,缺乏生活化的展現(xiàn)。化學的變化是多樣的,兩種物質的反應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濕度作用下,甚至不同的劑量比,都會生成不同的其他物質,出現(xiàn)不同的反應。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把化學概念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積極的從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探索化學變化的奧秘,比如在講氧化反應之前,教師可以留下一個問題“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為什么會變色呢?”并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或者請教家長以及在網上查詢等方式來進行解答,讓學生有初步的了解,在正式講氧化反應的課程時,教師再對問題給予適當?shù)囊龑?,原來蘋果中含有多酚類化合物,容易被氧氣氧化成褐色的醌類化合物。這樣的探索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探索生活的能力,又加強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3.生活化課外作業(yè)
化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化學的合理應用,服務于社會。教育體制的改革中素質教育占據(jù)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愛護社會的品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制約了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新的課改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高中教師要通過生活中的素材來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這個話題,可以讓學生觀察和尋找哪些生活現(xiàn)象造成了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引導學生了解全球變暖的原因、水質污染的原因等,并指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來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結語
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真正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在化學教學中值得廣泛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張苧丹.立足生活感悟化學魅力--淺談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6(7):32-33.
[2]張忠.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原則和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26):66-67.
[3]王智.淺談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7(25):126-126.
作者簡介
黃志超(1994.05—),男,漢族, 哈爾濱賓縣人,學士,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畢業(yè)院校:牡丹江師范學院。
婁磊,(1989.03—)男,漢族,佳木斯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畢業(yè)學校:牡丹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