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播系統(tǒng)中,博物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通過陳列展示文化遺產(chǎn)來實現(xiàn)歷史再現(xiàn)和文化傳承,不僅可以使人們接受歷史文化教育,也促進了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在博物館建設管理過程中,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陳列展覽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到歷史文化的輸出效果和人們對博物館的參觀興趣,是博物館的重要工作。目前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普遍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文化遺產(chǎn)的展示和歷史文化的弘揚,因此研究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改進對策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展覽;存在問題;改進對策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此對精神和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chǎn)、社會文明和歷史文化的重要聚集地,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推崇和歡迎。但是,隨著博物館熱度的提升,其陳列展覽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如陳列展覽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缺乏現(xiàn)代性等,影響了展品歷史文化內涵的有效輸出,也削弱了參觀者的參觀和學習熱情,影響了參觀者的學習體驗和文化增長,甚至制約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進程。因此,正視陳列展覽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進是博物館健康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1 博物館陳列展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我國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大多都屬于歷史文化類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傳播和弘揚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但博物館在陳列布置這些展品時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陳列通常都是按照文物所處的歷史時期以時間為線索簡單排列并展覽,文字介紹也往往局限于物品的名稱、年代、出土信息等,形式單調乏味,文物信息也晦澀難懂,導致人們在參觀時往往感覺缺乏新鮮感和趣味性,與展品產(chǎn)生距離感。除此之外,很多博物館在陳列展覽時對當?shù)匚幕z產(chǎn)不夠重視,沒有進行單獨的分類和展出,導致博物館的地域特色缺失,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面對這樣的博物館陳列展覽方式,人們參觀時往往都是走馬觀花,匆匆瀏覽而過,無法深入理解和感受文物的歷史內涵,很多參觀者對博物館展出內容缺乏觀摩和學習熱情,導致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廣泛傳播和弘揚的效果不好,博物館建設的初衷也沒有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
1.2 博物館陳列展覽缺少背景文化傳播
博物館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富,它們積淀著寶貴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文明,是人們了解歷史事件、學習歷史文化、感受文化魅力的重要媒介,而博物館就是人們了解文物所代表的背景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文物背景及歷史文化的介紹必不可少。但是在當前的博物館陳列展覽中,往往更加重視陳列形式是否精美、展覽設計是否細致等表面化的問題,而對文物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歷史事件、文物的來源發(fā)展、發(fā)現(xiàn)過程、文化價值等信息介紹不多,這樣一來人們在參觀博物館展品時,往往將注意力放在文物的外觀、設計等表面內容上,而對文物所包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文化價值了解不多,在這樣的展覽方式下,參觀者可能當時會被文物的外觀震撼,但是缺少了歷史文化內涵的加持,人們對文物的感覺和印象很快會消退,無法實現(xiàn)促進歷史文化傳播和發(fā)展的最終目標,也不利于博物館的健康運行和發(fā)展。
1.3 博物館陳列展覽缺乏現(xiàn)代科技元素
博物館的展品都是具有一定歷史年代的物品,很多博物館為了體現(xiàn)文物的歷史感通常會使用傳統(tǒng)樸實的陳列展覽方式,例如只是運用單一展臺來展出物品,缺乏現(xiàn)代科技的應用,在這種傳統(tǒng)的展覽方式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觀賞性和精致性大大降低,展覽中缺乏聲音、光影、電子、數(shù)字技術的應用,單調的文物參觀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參觀體驗,文物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也不容易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在參觀過程中對互動體驗的需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能夠參與體驗歷史文化的發(fā)展進程,在互動體驗的過程中,觀眾對歷史發(fā)展和其文化價值能夠有更深刻的領悟。而在傳統(tǒng)的展覽方式下,人們只能通過觀看被動地獲取和學習相關文物文化知識,缺乏現(xiàn)代科技的輔助,博物館陳列展覽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難以實施,導致博物館參觀的趣味性大大降低,人們參觀博物館的意愿和興趣減弱,不利于歷史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2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改進對策
博物館在我國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陳列展覽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博物館的健康發(fā)展和運行,進而影響其文化傳承功能的發(fā)揮,因此博物館要正視陳列展覽中存在的不足并積極改進,創(chuàng)新博物館陳列展覽模式,為博物館發(fā)展注入活力。
2.1 積極創(chuàng)新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方式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方式不僅影響到文物作為歷史文化傳播媒介作用的發(fā)揮,還影響到人們對博物館的參觀體驗和對歷史文化的興趣,而當前單一傳統(tǒng)的展覽陳列方式難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因此博物館陳列展覽方式亟待創(chuàng)新改變。首先,博物館物品的陳列展覽可以改變以往平鋪直敘的方式,要設計不同的展覽主題,按照主題進行分類展覽,例如生活、戰(zhàn)爭、社會、文化等不同的展覽主題,這種展覽方式下人們能夠對不同類型的歷史文化建立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建立科學的歷史文化知識體系;其次,在陳列展覽中重視地域特色的凸顯和傳播。每個地區(qū)都有獨特的歷史遺產(chǎn)和精神文化,是當?shù)匚幕ㄔO的重要內容,因此對于地方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來說,要重視地域文化的展示,在陳列展覽中設置專門的展示區(qū)域,或將其他文物展覽與地方文化元素相融合,例如西安的兵馬俑、敦煌的石窟壁畫等,促進地域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再次,博物館要定期邀請專業(yè)人員對陳列展覽進行設計和評估,保證展覽陳列的藝術性、文化性和科學性,保證陳列展覽能夠更好地展示和傳播歷史文化。
2.2 深入挖掘提升陳列展覽的文化內涵
傳播和弘揚歷史文化是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最終目標,因此對于所展出的物品來說,博物館要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內涵,凸顯其文化價值,讓人們在參觀過程中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首先,對于所展物品的介紹不能僅局限于名稱、年代、出土年代、用途等表面信息上,而要將文物的發(fā)展演化過程、所處歷史背景、歷史及文化研究價值等詳細闡明,讓參觀者能夠深入全面了解文物信息,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其次,博物館對文物知識的介紹大多側重學術方面,較為晦澀難懂,不容易引起參觀者的興趣,基于此,博物館在展示文物相關的背景文化時,可以采用靈活多樣、趣味性強的方法來輸出相關歷史文化知識,例如歷史故事、歷史影片、歷史動畫等,讓人們通過輕松有趣的方式來了解和學習歷史文化。
2.3 引進現(xiàn)代科技改進博物館陳列展覽
近年來,社會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科技日新月異,在此背景下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引進和運用現(xiàn)代科技來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精神和審美需求。首先,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來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藝術性和趣味性,例如通過視聽裝置播放背景音樂或相關歷史影像,讓人們在參觀的同時沉浸在歷史情境中,更好地體會和感悟歷史文化。再比如針對不同的文物采用不同的光影設計,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的藝術性和文化性;其次,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設置體驗互動類設施,讓人們在觀摩欣賞文物的同時還能更全面地與歷史互動和體驗,提升人們的參觀愉悅性。例如觸摸式多媒體查詢系統(tǒng),人們可以自由的查詢歷史知識;多媒體演示設備放映相關的歷史知識短片;除此之外,還有趣味知識問答系統(tǒng)、3D投影系統(tǒng)、虛擬實景漫游、虛擬復原系統(tǒng)等,讓人們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角度了解歷史知識,促進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多元化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
3 結語
總之,陳列展覽是博物館運行發(fā)展及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關系到博物館歷史文化輸出功能的發(fā)揮和人們的參觀體驗,因此,博物館要重視陳列展覽形式、內容的改進創(chuàng)新。同時要積極引進現(xiàn)代科技,建立科學的陳列展覽系統(tǒng),這樣才能與參觀者進行更好的互動,吸引更多的參觀者來了解、學習和傳播歷史文化,收獲良好的參觀體驗。以此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和學習視野,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傳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建鋒.博物館陳列展覽方式的改進探討——以紅河州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9):128-129.
[2]李艷琴.博物館陳列展覽管理問題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8):116-117.
[3]王曉赫.新時期博物館陳列工作的改進策略[J].黑龍江史志.2015(3):230.
[4]畢玉霞.淺談新時期博物館陳列工作探索[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4(22):190.
[5]姝雯.當前博物館展覽陳列的改進路徑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5(12):104-105.
【作者簡介】侯越(1988—),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博物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