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隨著近年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先后出臺了《政府會計制度》、《政府會計準則》,并建立了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政府會計體系。高校是我國政府會計執(zhí)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和新制度的出臺,要求我國高校在財務管理模式上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轉變,才能盡快適應政府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政府會計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和創(chuàng)新內容,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如何做好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工作已經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求我國高校必須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幫助他們盡快領悟新制度中的各項規(guī)定,以此來保證高校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實施。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高校資產的相關概念、核算口徑等都進行了調整,在這項變化中會計改革占據了主主導地位。
在政府會計基本準則中明確了對資產的認定必須遵循一定的條件。第一,資產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會計主體或服務潛力很可能實現;第二,能夠對成本進行計量。在原來的高校管理制度中關于高校資產范圍的界定缺乏準確性和全面性,而新政府會計準則對資產的確認更加準確、更加全面。在對資產的分類管理中,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范圍進行了拓展,例如:流動資產還應該包括工程物資、加工物資、在途物資等內容,而固定資產的范圍則包括:經營性資產、文化資產等,對高校無形資產確認時還必須充分考慮研發(fā)支出的情況。
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對資產計量屬性進行了規(guī)定:第一,按照歷史成本計量;第二,根據重置成本計量。各高校在資產的確認計量通常情況下應該以歷史成本作為計價標準,如果采取其他的計量標準必須充分綜合考慮高校的實際發(fā)展關系,必須保證和確認的資產金額能夠實現持續(xù)而可靠的計量,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高效資產核算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將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fā)生制全部納入到體系中并用。特別是在權責發(fā)生制中引進了很多企業(yè)會計準則中的核算方法,關于高校固定資產折舊方面新增加了應收應付的概念,并要求高校在對固定資產核算時必須考慮預提待攤的情況,同時要求計提資產減值壞賬準備。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資產的家底得到真實而全面的反映,特別是在運營成本的核算上也更加趨于精準化,但這也為高校的資產日常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
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對高校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是從會計核算還是到業(yè)務管理,都使得高校資產管理發(fā)生了變化。例如: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要求高校在資產管理中引入經營管理和成本意識,使得高校逐漸向現代企業(yè)管理的方向轉變。這一轉變不僅大大提高了高校資產管理效率,更為促進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是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核算帶來了影響。高校作為非營利組織并不核算費用和利潤。目前在高校固定資產核算中并未進行折舊處理,也不需要低計入費用,這就使得高校固定資產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反映。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要求是建立在權責發(fā)生制的基礎上,并且根據相關的經濟利益預期來實現對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這一變化真實而客觀地反映出高校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進一步為高校的決策提供了高質量的財務報告。關于無形資產的計提與攤銷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其次,是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影響。新政府會計制度核算中要求對長期股權投資采取權益法進行核算,并且根據被投資單位每年實現的凈損益、分配股利的情況,及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金額進行調整。這一變化能夠更加真實、完整地反映出高校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準確地體現出年度財務報告中的投資狀況。第三,對在建工程核算的影響,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基本建設業(yè)務的會計核算進行了統(tǒng)一,高校不再單獨建立基建會計賬目。而是當高校基建工程增加時,必須按照權責發(fā)生制的相關規(guī)定,根據基建工程的實際發(fā)生工程款項進行核算。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在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后,高校資產的價值能夠得到全面、真實的反映,并且能夠對成本和各項經費進行科學的核算。
首先,要求高校建立資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ǒng)。由于目前高校各資產歸口的管理部門都設立了基于自身業(yè)務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例如:設備管理信息系統(tǒng)、圖書管理信息系統(tǒng)、房屋管理信息系統(tǒng)、后勤管理信息系統(tǒng)、財務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這些信息系統(tǒng)之間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并且互不相連,無法融合、無法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資產的綜合管理難度。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要求對資產管理必須不斷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因此,各高校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建立資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ǒng),使原來分散的資產管理能夠直接納入到資產綜合管理系統(tǒng)中,最終實現與財務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無縫對接。例如:在資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ǒng)能夠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這有效地解決了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對照問題。其次,對新形態(tài)資產管理的影響。對于已經足額計提折舊的資產如何能繼續(xù)使用在高校資產管理中是一個難題。這主要是由于這類資產在賬面上已經沒有價值,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進一步規(guī)范了對這類資產的管理,有效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但這也成為高校資產管理中的新問題。
政府會計改革的實施對高校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會計核算,而是朝著科學化、精細化的方向發(fā)展。因此,高校必須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特別是關注對財務人員進行業(yè)財融合的培訓,幫助每名財務人員逐步向管理會計轉型升級。
現階段隨著我國高?,F代信息化建設發(fā)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的支撐下,各高校應與時俱進,搭建高效財務信息化建設平臺,為實現高校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提供支持。例如:作為高校的管理者應與時俱進,轉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業(yè)財融合、實現財務數據的及時共享;高校應結合政府會計改革提出的要求對目前的信息系統(tǒng)進行拓展和提升。
我國大部分高校成立時間較長,固定資產存放時間比較久遠,并且數量龐大,由于長期缺乏整體性管理,造成了固定資產管理難度的加大。另外,高校的固定資產使用對象包括所有院系,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資產統(tǒng)一管理的難度。為了在高校資產管理中,進一步貫徹并落實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要求各高校必須對當前現存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和盤點,并根據固定資產的類型和順序進行分類編碼。詳細調查高校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損耗情況、使用情況等,詳細記錄后整理成具體的報告。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與盤點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高校可以對調查收集的數據錄入系統(tǒng),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完成對固定資產的管理。
綜上所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是我國會計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新制度即將實施的過程中,高校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積極組織財務人員認真、詳細學習政府會計制度,為提前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