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增設了口試項目,英語口語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口語能力能夠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并影響著未來的就業(yè)。然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容易忽視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在課前輸入、課中輸出和課后評價,從三個階段實施教學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能力;口語策略
【作者簡介】許佳,景德鎮(zhèn)學院外國語學院。
一、英語口語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對外交流和貿易合作的機會日益增多,從而社會也越來越需要一大批英語專業(yè)人才。他們不僅僅能理解甚至能翻譯較難的英語文章,而且還能擁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貿易業(yè)務的談判,人際關系的溝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都需要流利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保障。從2017年開始,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增設了英語口語的測試項目,口語成績以等級的形式出現(xiàn)在成績單上,說明英語口語能力已經(jīng)受到教育部的廣泛重視,通過英語口語考試所產生的反撥效應讓更多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重視英語口語能力的發(fā)展,為將來的就業(yè)打下基礎。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英語口語的重要性。筆者就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能力與未來職業(yè)的重要性對本校本科英語專業(yè)大三的101位學生進行了調查,收回的調查問卷中有4份無效問卷,在這97份有效問卷中,50%的被試認為“口語”排第一位,33% 的被試認為“閱讀”排第一位,55%的被試認為“聽力”排第二位,調查表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認為在英語各項基本能力中,聽和說的能力對未來職業(yè)有重要性。
二、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的現(xiàn)狀
既然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意識到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性,那他們一定在這些技能的發(fā)展方面會下苦工,再加上他們都需要學習口語課程,接受語音訓練,完成口語任務,提高口語能力,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理應很強,但實際的情況又如何呢?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
1.應試教育的痕跡依舊明顯,雖然大力推廣素質教育,但是為了日后的就業(yè),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需要通過專業(yè)四級和八級考試,為了取得證書,他們在準備應試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專四和專八的考試都是以筆試為主,所以他們很容易忽略英語口語能力的發(fā)展。
2. 深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對母語依賴性強,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表達習慣,如果課堂上就一個話題展開討論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馬上就提筆寫下自己的觀點,有些學生甚至直接寫下中文觀點,然后再翻譯成英文,等到作答時,就一字不落地把觀點讀出來。
3.學生對自己口語表達能力的信心不足,生怕自己會犯錯,被其他同學嘲笑,不敢積極發(fā)言,不敢多發(fā)表觀點,即使有學生敢于表達,但時不時會停頓,流利程度有所欠缺,并且容易犯一些語法錯誤,缺乏表達的準確性。
三、口語教學策略
面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在給英語專業(yè)學生授課的過程中,不能把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全都寄托在口語課上,在其他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合理運用口語教學策略,從而能行之有效地推動學生口語能力快速發(fā)展。首先,了解一下口語教學策略的定義,口語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旨在提高口語訓練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而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措施的統(tǒng)稱。其次,口語策略應該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中靈活運用,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教學內容,班級規(guī)模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口語活動,促進學生口語發(fā)展。
1.課前注重語言材料的輸入。根據(jù) Krashen “ 輸入假設”, 語言習得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語言習得者必須有機會充分接觸并理解, 通過聽、讀的途徑獲得包含 I+1 結構的語言輸入。其中 I 是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 I+1 指稍微高出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輸入。學習者在獲得了大量可理解的略微超出自己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輸入的前提下, 言語輸出會自然發(fā)生。基于該理論, 學生用英語溝通的前提是通過聽、看的途徑獲得包含 I+1 結構的語言輸入。因此口語教學應安排在有課前語言材料的輸入之后, 在學生已構建了大量的可理解的包含 I+1 結構的語言輸入的前提下再進行。在給學生進行語言材料的輸入時,應該讓學生多接觸母語為英語的使用者真實使用語言的情況,如VOA和BBC的新聞節(jié)目,TED的演講,美國總統(tǒng)演講和的英文電影等,可以讓學生模仿這些聽力材料的發(fā)音方式,語音語調;可以讓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如參加英語角,參加學院組織的英語演講比賽和風采大賽,以拓寬語言輸入的渠道。通過閱讀和聽力, 學生可獲得大量不同的輸入材料, 在學生內化輸入材料的基礎上, 教師再組織口語教學, 學生會覺得很輕松。
2.課中促進學生口語的輸出。Swain于1985 年提出了“輸出假設”,認為語言輸入固然對二語習得很重要,但它并不是語言習得的充分條件。學習者不僅需要大量接觸可理解輸入,還需要產出可理解輸出才能達到準確而流利地使用目標語的水平?;谠摾碚?,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在大量輸入的基礎上積極地輸出、再現(xiàn)所學的語言材料。具體的輸出形式有:(1)情景對話:根據(jù)設定的情景編寫對話,學生在活動中使用不同的功能句,鞏固重要句型,使其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如,能夠引導出更多的輸出內容。(2)復述課文: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語言學習形式,可以讓學生采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對課文進行復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加工處理,鼓勵學生適當發(fā)揮,這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可以活化輸入的語言材料,把單純的記憶與應用結合在一起。(3)課堂演講、配音、辯論:這些形式需要更多的語言輸入基礎和靈活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此活動之前,學生需要搜集資料,從而得到更多的語言輸入,而這些活動過程本身就能使學習者最大限度地輸出語言,并且還能夠激發(fā)語言學習的興趣。
3.課后進行有效的評價。課后,組織各組學生做出點評,首先,進行學生小組互評,由不同組的成員進行綜合點評,指出所存在的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其次,由教師從語音語調、流利程度、語法詞匯、表達能力等幾個維度點評,師生點評之后,形成一定的書面建議,最后由學生自行記錄,并進行整改。例如:學生完成情景對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有些學生使用的句型不符合場景,或是自己編造出的句子,明顯帶有中式英語痕跡。根據(jù)這些情況,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點評,教師提出建議,學生修改對話,并重新操練。
四、結論
英語口語的提高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口語的能力能夠直接顯示出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只有充分認識到英語口語的重要性,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不斷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從而才能達到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全球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饒振輝.語言學習策略與交際教學法[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 (02):109-113.
[2]李夢莉.英語口語學習策略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4):120-121.
[3]林年冬.促進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05 (18):28-29.
[4]范利利.加強高校英語專業(yè)口語課教學的措施[J].校園英語,2019 (38):2-3.
[5]方圓.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08):145-147.
[6]李德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及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分析[J].校園英語,2019(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