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我國所具備的對外英語師資隊伍水平還有待提高。其中較為明顯的問題是具備專業(yè)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教學技能的國際英語教師較匱乏?!癟ESOL”起源于美國,是對外英語教學方法及理論創(chuàng)新的研究,能夠有效幫助我國提升對外英語師資隊伍的水平,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日益競爭激烈的職場環(huán)境?;诖耍疚木蛧H教育背景下的“TESOL”對外英語教學方法及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TESOL;對外英語;教學方法;理論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邵雅琦,英國布里斯托大學。
TESOL是“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的縮寫,中文翻譯是“對外英語教學”?!癟ESOL”模式主要探討了英語教學的方法和理論,有利于提升我國英語師資隊伍的水平。而英語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能夠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從而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在 TESOL模式的研究中,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的“五大假設”語言習得理論,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對此,本文從克拉申的“五大假設”語言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說和i+1理論出發(fā),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結(jié)合當下國際教育背景,提出一套切實有效的英語課程教學方法。
一、克拉申的“五大假設”語言習得理論
在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關于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死晁岢龅睦碚搶嶋H上是對近幾十年來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的研究總結(jié),對這些研究進行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的總結(jié),使其成為系統(tǒng)的學說。而克拉申理論主要由五大假設組成,分別是習得與學得區(qū)別假說,監(jiān)控假說,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以及自然順序假說。在這五大假設中,習得與學得區(qū)別假說和輸入假說是克拉申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部分。因此,下文主要對這兩種假說進行闡述,以此為第二語言習得教學提供教學方法和理論依據(jù)。
1.習得與學得區(qū)別假說。在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習得-學得”區(qū)別假說是其理論的出發(fā)點和核心,是用來區(qū)分“習得”和“學得”以及分別在第二語言習得者能力形成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傲暤谩笔且粋€潛意識的過程,較為注重自然交際的結(jié)果和意義,例如兒童在習得母語的過程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傲暤谩钡恼Z言系統(tǒng)處于大腦左半球語言區(qū),是自發(fā)語言運用的根本。而與之相對的“學得”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就是教師在課堂講授時,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有意識地進行語言練習、訓練和記憶等活動,更多地關注語言學習的規(guī)則和形式,從而實現(xiàn)第二語言學習者了解所學的語言和掌握其語法概念?!皩W得”的系統(tǒng)雖然也在大腦左半球區(qū),但是不一定在語言區(qū)??死暾J為,只有語言習得才能有效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學得的結(jié)果只是對語言規(guī)則和形式有意識的掌握,在語言運用中起到的是監(jiān)督檢查作用,不能夠作為語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二語言能力的學習和發(fā)展中,首要強調(diào)的應當是“習得”,這才是人們運用語言是的生產(chǎn)機制,但是也可不忽視“學得”的作用。
2.輸入假說。 輸入假說也是克拉申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對于輸入假說的解釋,克拉申認為,只有語言學習者在接觸到其理解的語言輸入,就是相對于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技能水平略高的第二語言輸入時,學習者才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的理解和意義上,而不是簡單地理解信息的形式,從而產(chǎn)生“習得”,語言的必要語法自然獲得。這個觀點便是克拉申語言習得理論中有名的“i+1”公式?!癷”指的是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技能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技能水平的語言材料。如果學習者的語言水平是“i”,那么語言輸入的難度應該是“i+1”,而不是“i+2”,通俗來講就是語言輸入難度既要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又要是學習者可以理解的語言輸入??死暾J為,較為理想的語言輸入,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輸入可理解性的語言材料。這是學習者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如果是不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這對學習者而言便是一種噪音;第二,語言輸入既要有趣又要有關。就是要對語言輸入的意義進行加工,使輸入的語言材料更加有趣,更加關聯(lián),這樣才對語言學習者有利,才能夠使其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第三,語言輸入是非語法程序安排。就是語言輸入的目的是“習得”,而不是“學得”,按照語法程序安排教學,并不是理想的教學方法,且不必要、不可取;第四,語言輸入要有足夠的輸入量。語言習得如果只是依靠幾道練習和幾篇短文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應當需要連續(xù)不斷且有內(nèi)容、有趣味的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
二、克拉申輸入假說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在國際教育背景下,英語在國際貿(mào)易與國際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明顯,已經(jīng)成為國際通用的一門語言。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去母語為英語的國家進行深造和學習,可以在國外的語言環(huán)境下獲得先進的理論知識和習得英語。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的英語教學為了幫助學生脫離“啞巴英語”的困境,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有效的教學方法,使英語學習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取得學歷學位的工具,而是賦予其更加現(xiàn)實的意義,以此幫助出國學習的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更好地適應國外的生活。因此,在國際教育的背景下,英語教學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特殊需求,改革和創(chuàng)新其教學模式,探索出一套既科學又可行的英語教學方法,以此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使他們能夠更加愿意學習英語和學會英語,繼而為以后出國學習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三、基于國際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的建議
以下以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為例,為探索和創(chuàng)新對外英語教學的方法以及理論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幫助提高英語師資隊伍水平,使英語教師能夠形成針對母語非英語的學生的科學教學體系,從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語言輸入和輸出的能力。
1.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常常是以教師為主體地位而展開教學活動,教學效果并不佳。根據(jù)克拉申的習得與學得區(qū)別假說,習得是一種潛意識的自然交際的結(jié)果。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注重將語言輸入轉(zhuǎn)換為有效的語言輸出,這是英語教學的關鍵,針對多元化的語言輸入,教師應當設計一下具體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所輸入的語言內(nèi)容,并且引導學生進行重組,繼而完成有效的語言輸出,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提高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尤其是英語聽說課程教學,教師應當在完成相應的英語輸入后,進行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的幫助學生對輸入的內(nèi)容理解、吸收、重組和輸出。教師應當轉(zhuǎn)變其角色,將以往是課堂的主導者轉(zhuǎn)變?yōu)橐龑д?、設計者,同時需要開展各類有效的教學活動,如語言游戲、合作討論、辯論賽等,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輸出。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作為引導者和設計者,根據(jù)克拉申i+1理論選擇相應的題材和語言輸入材料,教師對理解輸入內(nèi)容中產(chǎn)生的問題進行講解和指導,既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不要太簡單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2.進行多元化的語言輸入。從以往的英語教學模式來看,基本是根據(jù)教材進行語言輸入。而從英語聽說課程本身來看,這是一門既是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的課程,但是其教學模式是基本在某個主題的基礎上進行聽力訓練和練習,然后引導學生對話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根據(jù)所聽的內(nèi)容和已有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優(yōu)點是教材內(nèi)容較為系統(tǒng)化,缺點則是語言材料的輸入不夠。在國際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多元化的語言輸入,保證語言輸入量足夠,幫助學生完成更多語言材料的積累。語言學習基本分不開四個步驟,就是聽、說、讀、寫,且這四個步驟不能夠分開,而是要整體進行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中,進行多元化的語言輸入,不應該只是側(cè)重于訓練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也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具體就是教師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提供充足的語料輸入,比如專題的知識背景、基礎詞語的運用等,或者通過播放關于專題知識背景的小視頻,鼓勵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背景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jié)合。在國際教育的背景下,針對國際班的學生而言,其英語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同時兼顧學習的應試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根據(jù)克拉申i+1的理論,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課堂內(nèi)容進行教學設計。比如,對于大一學生,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話題,通過對話的形式進行語言輸入和輸出,并且在輸入的過程中適當?shù)丶尤雵H英語聽說考試的方法和技巧。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而且能夠?qū)H英語考試內(nèi)容有所了解,從而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語言輸入輸出轉(zhuǎn)變?yōu)檫壿嬎伎己妥晕冶磉_。
參考文獻:
[1]田文燕,劉明涵.美國M.Tesol與我國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英語)培養(yǎng)過程的比較研究[J].大學教育,2018(01):182-184.
[2]李愛華.基于TESOL模式的英語詞匯互動式教學[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24(11):183-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