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麗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qū)新開學校,遼寧 盤錦 124204)
雖然數學知識是抽象的,但是與生活還是存在一定聯系的,作為小學數學來說這種聯系是密切的,生活情景教學的融入可以保障數學教學的效果的提高,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在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也會加深對于其他課程的理解,在學生認基礎上,在結合生活情景教學,幫助學生解決了很多數學問題,甚至也可以消除學習數學過程產生抗拒心理。因此,本文進行了具體分析,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師需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
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教學中,能夠將生活中的事物與抽象的數學知識相結合,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將原本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因此,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同時結合教師的合理指導,必然會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其教學效率和質量。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比較死板,課堂上教師習慣于使用粉筆與黑板,將知識、要點機械式的進行灌輸,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必然提不起學習興趣,進而造成了是教師口若懸河、學生混混欲睡的課堂現象。而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出現和應用,很大程度的緩解了上述問題,動態(tài)的畫面、加上立體化的圖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涉及到很多圖形和抽象定義的知識,在講解過程需要進行細致解釋,例如: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章的時候,如果通過單一的口述形式是無法在教學課堂上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因為在這類知識講解過程上沒有直觀、具體的圖像作為參考是不可行的,尤其在小學階段,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通過生活情景教學使學生掌握這一章的知識要點,利用生活情景把原本抽象的事物和圖形進行生活情境的導入,即使不采用某種模型也可以形象的展現在學生腦海里,這就將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使得抽象的定義和圖形能夠形象的展現在了學生心里,實現了小學數學知識的具體化,更加便于小學生理解。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中的很多習題和定理非常枯燥,生活情景教學方式就是要利用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語言,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如:“認識時間”是小學低級數學課程中比較困難的一個部分,在教學上,每個數學教師都應該盡量的簡化自己的語言,在講述時刻表的時候告訴學生:“同學們可以聯想一下自己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睡覺。”之后再讓學生帶著這些聯想來將時間衡量得更加精確,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例如:“同學們請列舉一下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最后,在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留下一些課下作業(yè),例如讓學生記錄一下一分鐘能夠呼吸多少次、一分鐘能夠寫多少個字、一分鐘能夠走多少步等。這些要求學生都可以完成,并且對于這種任務學生也會積極配合,這些簡單的問題以及切合生活實際的小活動,能夠讓學生輕而易舉的對時間的單位進行掌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全面掌握十分必要,也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一步研究每個學生不同階段的個體差異性,通過學生學習特點制定符合學習能力提高的生活情景教學方式,營造符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氣氛,因材施教。使生活中引入數學學習,并進一步聯系。讓學生熟悉數學學習問題,營造輕松數學學習環(huán)境,這樣具有生活情景化的課堂也必然受到學生的喜歡,不會因為緊張而厭惡數學的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信心。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在營造氣氛上數學教師也要合理的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把握學生學習角度,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全面積極的面對問題,不斷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
總之,在義務教育中數學是基礎學科,也是使學生思維提高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育改革過程,為了使得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在教學上運用的很多方式,其中生活情趣教學法是非常獨特的,其優(yōu)勢也逐漸顯示出來。小學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課堂教學改革是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變革陣地,通過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課堂的應用,符合“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其主要是從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等方面入手,進而簡化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使其更加直觀化的表現出來,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進而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