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璞
劉敏如(86歲):愛好廣泛
女國醫(yī)大師劉敏如今年86歲,她總是保持著旺盛的精力。
劉敏如愛好廣泛,琴、棋、書、畫雖算不上精通,但每一樣都喜歡。她常和朋友一起去唱歌,閑暇時還畫畫。在她看來,這些愛好也是養(yǎng)生的一大秘訣,她認為老年人,不要認為自己老了,就要少動腦、少動身、少欲念。越是上了年紀,就越要有所愛好、有所追求、有所作為。
鄒燕勤(86歲):藥渣泡腳
國醫(yī)大師鄒燕勤雖然已86歲高齡,卻面容紅潤,談吐敏捷。
鄒老有晚上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而且常用中藥渣泡出來的熱水。很多用于煎煮的中藥方都是根據(jù)患者疾病對癥開方的,雖然經(jīng)過煎煮,但還有殘余藥性。用來熱水泡腳,藥性從皮滲透,可以有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達到“內服外治”的效果。中藥渣物盡其用,不僅幫助治療疾病,還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活血通絡、滋養(yǎng)容顏、改善睡眠。
鄒老的飲食很簡單,有啥吃啥,但從不挑食。
葛琳儀(86歲):別讓胃病“吃”出來
86歲的葛琳儀說,現(xiàn)在的消化道疾病往往是因為吃得太好引起的,以前的胃病是餓出來的,現(xiàn)在的胃病是吃出來的。
她很注重早餐,她曾在媒體分享了常喝的粥:頭天晚上將白木耳、米仁、蓮子、芡實、紅棗一起煮粥,第二天早上喝粥,再喝杯牛奶加個雞蛋就足夠了。但是切不可以為這些養(yǎng)生食物多多益善,與粥同煮僅僅作為配料,不可“喧賓奪主”,最好經(jīng)中醫(yī)辨證之后,對證食療更合適。
柴嵩巖(90歲):福從膳中來
國醫(yī)大師柴嵩巖今年90歲了,她認為:“福從善中來,福從膳中來”。并笑道:“我的養(yǎng)生秘訣沒有‘羊方,盡是‘土法?!?/p>
柴嵩巖一生滿足于自己的職業(yè),任何時候不與人攀比。常懷仁義之心,常做助人之事。有研究發(fā)現(xiàn),善良的人更樂觀向上,利人者易與他人和睦相處,廣闊的胸懷有助于挺過不幸。從心理學角度講,樂于助人可以激發(fā)人們對助人者的感激之情,有益于增強人體免疫力。
隨著年齡的增加,柴老一日三餐少食肉,亦不食辛辣之物。盡管各種美味的肉類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時候不能讓肉食總量超過主食的總量。肥甘厚味滋膩,多食脾不運化,水濕內停,就有疾病發(fā)生的可能;陰血不足是女性養(yǎng)生大忌,辛辣之品傷陰,內外因結合,正常生理就可能轉向病理。她不用保健品,寓醫(yī)于食,審因施食、辨證用膳,就是她的膳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