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百年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本文從教育要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培養(yǎng)學生的敬學之心、提倡無為教育五個方面闡述了對教育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教育;以生為本;品德;敬學
教育是百年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下面談談對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要以生為本
教育應該以生為本,當然以生為本并不是一味地遷就討好學生,而是要用實際行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作為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我們就應該切實幫助他們解決。老師這種誠心誠意的態(tài)度會使學生對老師有更多的信賴。“信為道德功源母”,學生相信老師,那么老師教育起來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我們老師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那么即使老師的話再千真萬確,學生也不會照著做,甚至還會反著做。
以生為本還要求老師平時教育要密切關注、用心觀察學生,不要張口就亂加評論,批評學生時要給學生留一點臉面,留一點成長的時間。正如《學記》中提到的一個教育原則,就是老師要“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
以生為本更要求老師能夠“離經(jīng)辨志”,要能為學生提供好的有用的書籍,并幫他們認真剖析;要能幫助學生辨別、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志向,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平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二、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
《三字經(jīng)》中寫道:“弟于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墩撜Z》中亦寫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曾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些無不說明了品德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德才兼?zhèn)?,德在第一位,才在第二位。一個有良好品德的人,有了本領就能服務社會;相反,一個品德敗壞的人,本事越大,對社會的危害性越大。因此,我們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三、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
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如同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如同進入了賣臭咸魚的店鋪,久而久之就聞不到咸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自己與臭味融為一體了。家長擇校時都希望孩子進入到校風好的學校,班風好的班級。因為一個班的班風好,一個學校的校風好,可以讓同學之間相觀而善、相互臨摹。你善良,我也跟著善良;你好學,我也跟著好學;你勤奮,我也跟著勤奮。這樣,全體同學的素質(zhì)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反之,一個好學生來到一個校風差的學校,班風差的班級,就有可能近墨者黑。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敬學之心
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知識的敬畏之心,有了對知識的敬畏之心,學生才會懷著恭敬、真誠的態(tài)度去學習知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乃至全民的敬學之心呢?首先要做到尊師重教。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全社會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yè)?!弊鹬亟處煹谋澈笫亲鹬刂R,如果社會不尊重教師,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受到真正的重視。作為學生,如果不尊重老師,就不可能尊重知識,就無法做到敬學。[1]當然,另一方面,“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作為老師,要樹立師道威嚴,要讓學生產(chǎn)生對學習的敬畏之心。學生的敬學之心,還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來輔助培養(yǎng)。比如小學老師會要求小學生拿到新書本后認真包好每一本書皮,在包書皮的過程中就會產(chǎn)生愛惜書本、恭敬知識的感覺。比如每學期很多學校都會隆重頒發(fā)“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等榮譽證書給一些優(yōu)秀的同學,這也可以激起同學們的敬學之心。再比如,學校對學生的服裝、儀容儀表都有相關的規(guī)定,這也是讓學生對學校、對學生這個身份有敬畏之心,進而對知識產(chǎn)生敬畏之心。雖然這些只是一些形式,但是環(huán)境可以影響人,儀式可以助人,就如同在莊嚴肅穆的寺廟中你不會大聲說話,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下更喜歡看書。
五、提倡無為教育
所謂的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當事情還沒有發(fā)生的時候就去做,當亂象還沒有出現(xiàn)的時候就去治理。就像扁鵲對魏文王說:“我大哥能在人家病還沒有顯現(xiàn)出來的時候,就幫人家治好,他的醫(yī)術是最高明的;我二哥是在人家病剛顯現(xiàn)出來的時候,就能幫人家治好,醫(yī)術比大哥差一點;而我只能治那些病癥很嚴重的病人,別人以為我很高明,其實我的醫(yī)術最差?!苯逃彩且粯?,在學生的問題還沒有暴露之前,就能把它預防好的老師才是高明的老師。當學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再去教育、批評、指責,這個時候可能就會事倍功半了。[2]
教育是一門科學、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心中裝著學生,熱愛學生,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才能做好的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參考文獻:
[1]于曉媚.全社會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良好風尚[N].中國教育報,2013-09-24(1).
[2]程軍.教育之“道”——“無為”而教化萬方[J].蘭臺世界,2015(4):24-27.
作者簡介:丁亞明(1981-),女,江蘇無錫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