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娟
(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南學校,陜西 渭南 714000)
目前很多學校為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會在英語課堂中設置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提高上來。但是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存在一個難題,教學活動設計的難題,例如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要素的合理性,與大綱要求內容是否相符,教師一般情況下不能做出準確判斷,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要素,為教師教學活動設計提供一些理論支撐。
教育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素質,英語和其他學科一樣,并且英語屬于人文性的學科,還具有工具性,英語的工具性特征需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貫徹用英語“做事”的能力,使學生可以熟練掌握英語技能,同時掌握基礎知識等;英語的人文性需要使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在教學中強調學生是主體,教師做引導,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依然做指導,學生占主體地位,可以避免傳統(tǒng)教授教學模式弊端,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是教學的中心,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積極性,教師按照學生的興趣去設計教學活動,增加學生的主動性。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交往活動就是指教學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與學生有交互活動,才可以保證英語課堂富有生機與活力,沒有交互性的課堂就是教師的講座。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需要信息共享互相協(xié)商。英語課堂需要一直保持交互性,這樣才會使學生樹立互動意識,學生學習英語由語言形式轉向語言意義,這樣學生可以做到用英語去交流。
語言屬于文化中的一部分,英語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也是一種文化交往能力,英語與漢語的思維方式不同,價值體系不同,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需要輸出中國優(yōu)秀文化,不能輸入外國的思想與價值觀念。
英語教學活動受時代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科技水平與思想會制約英語教學活動,由于語言環(huán)境不同,英語對于中國人來說就是外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母語特征。信息技術在快速發(fā)展,中國正處于文明開放時期,學習英語需要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不能僅依靠教師上課講解的部分內容,學生還需要利用信息化的便利學習一些課本外的知識,將課本知識可以更好的與現(xiàn)實世界相聯(lián)系。教師非常有必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不僅僅要講解語法、單詞、句型,還需要將一些文化、政治、地理等融入課堂,這樣才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參與者,研究教學問題時,師生關系是一個重點研究話題,教學活動具有特殊性,很多討論者討論教師與學生誰是主體與客體的問題,已經由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體轉向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學生占主體地位,在現(xiàn)代教學論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活動的目標之一。
在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中,一方面需要考慮教師的主體性,另外一方面還需要考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將教材的結構與形式做些改動,教學方式需要采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與策略進行,根據學生表現(xiàn)的變化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英語學習特征,這樣才可以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可以設計課堂提問,教師提問時需要注意以下,第一需要建立學生思維模型;第二不能只關注純知識性,需要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第三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教學活動目標需要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程度為基礎,以教學活動為載體,可以預期結果,課堂教學目標需要一個一個具體活動目標來實現(xiàn),這樣才可以實現(xiàn)教學整體目標。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的效果由教學目標的合理性決定。
英語教學活動的真實性包括活動材料、語言、情景、交際等的真實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設計不同情景,真實的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融入角色,可以反映出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例如在購物英語訓練中,在語言練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設置情景,將學生分成小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與預算來選擇購買商品,這樣的情景就非常接近生活,情景具有真實性,學生的語言行為同樣具有真實性,在此教學活動中就具有真實的情景與真實用語。
為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需要保證活動內容有效,教學內容是否有效會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有效性,學生需要做好知識儲備,具備加工學習內容的能力。
要素意識對于中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在教師進行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根據設計要素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活動設計的一個新方向是研究課堂教學活動設計,還需要做進一步研究工作,教師同時可以做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有效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