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厚青
摘要: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說,教師大部分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全都放在了閱讀指導方面,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策略以推動閱讀指導工作有序進行成為了各位語文教師的共同難題,本文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能為各位任課教師提供教學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策略
根據(jù)很多教師的多年語文教學經(jīng)驗,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個性和習慣也發(fā)生了改變,如果教師再采用傳統(tǒng)的“硬性”指導方式,顯然會讓他們厭惡閱讀甚至干脆放棄閱讀學習,所以為迎合學生的學習個性和習慣,教師必須要站在學生角度考慮新的個性化教學策略,這才是上上之策。
一 小學語文教學問題
從目前來看,教師的閱讀指導工作還尚有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度太高,表現(xiàn)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閱讀,但是離了教師就手足無措,
第二,是學生閱讀往往等同于摘抄好詞好句,這種方式本來沒有錯,但是如果到處都用,忽略了閱讀的真正意義,就是嚴重的錯誤,
第三,是根據(jù)“模板”閱讀成主流方式,這一點其實連教師都是默許的,因為考試成績才是第一位的,教師為了省心省力,同時也為了讓學生“抄捷徑”,往往就默許學生選擇這種方式,但是這種方法根本不會豐富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和思想,所以也很有問題。
二 小學語文閱讀個性化教學策略
(一)秉持“人本教學”理念
1.增強教師的指導力而非控制力
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地位發(fā)生了顯著改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變成了學生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所以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增強教師的指導能力,即以平等地位、平和態(tài)度、平穩(wěn)心態(tài)去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而非是強制性的控制學生,讓學生“指哪打哪”。
2.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小學生處在一個極富好奇心,急于展示個性的年齡段,在閱讀時往往心隨意動,這使得他們養(yǎng)成了隨意、個性的閱讀習慣,閱讀面也非常廣,但是,閱讀思路不佳,閱讀方式不科學等閱讀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改變自己的閱讀習慣,而要選擇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并在此基礎上循循善誘,教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二)設計科學的指導過程
1.閱讀體裁指導——指導閱讀方向
閱讀體裁即閱讀類別,它決定著閱讀中的一切要素,是閱讀的第一步。以最常見的話題類閱讀體裁為例,一個話題可以延伸出很多的閱讀方向,每一個閱讀方向都對應著不同的閱讀體裁,如果學生閱讀的是一篇說明文,那就要對其中的用句用詞、論據(jù)論點進行深入分析。
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閱讀體裁的特點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為其框定大致的閱讀方向。例如在閱讀《看云識天氣》時,很顯然這是一篇說明文。在閱讀中,教師可以以主題“分析不同天氣下云彩的不同狀態(tài)”引導學生標記關鍵詞句,找到論據(jù)論點,在把握好閱讀大方向的基礎上開展目的性閱讀,不僅能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式,還能積累說文明的寫作特點和方法。
2.閱讀結構指導——指導閱讀框架
小學閱讀的結構比較簡單,大致分為“總——分——總”“總——分”和“分——總”三種,學生可根據(jù)閱讀主題、要求和內(nèi)容自由選擇,這其中并沒有太大的糾錯點,但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存在“跳躍式”閱讀習慣,這就讓閱讀結構變得混亂不清,對文章的中心思想自然也難以體會。
因此教師需要從閱讀結構入手,讓學生自己標畫文章中的“總”“分”之處,看看是否實現(xiàn)了有效銜接,從而為其確定大體的閱讀框架。例如在閱讀《皇帝的新裝》時,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在閱讀內(nèi)容上大致分為“起因——過程——結果——評價”四個部分,在閱讀結構上為“總——分——總”方式,為了避免學生產(chǎn)生“跳躍式”閱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分結構閱讀,例如以問題“皇帝為什么要穿新衣”引出前因,以問題“大臣們?yōu)槭裁慈鲋e”“騙子為何能騙得了皇帝”引出過程,以問題“最終是誰揭穿了騙局”引出結果,以問題“皇帝的新衣說明了什么道理”引出評價。
3.閱讀內(nèi)容指導——指導閱讀細節(jié)
閱讀內(nèi)容的指導閱讀自然是整個閱讀指導閱讀的核心和關鍵部分,其中的內(nèi)容有很多,而且從字詞句入手,閱讀細節(jié)也非常繁雜。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內(nèi)容指導的時候應做好細節(jié)分類,例如好詞好句、寫作手法、細節(jié)描寫、情感描寫等等,并指導學生按類別進行閱讀,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學生的閱讀思路更加清晰,對閱讀內(nèi)容的把控也更加得心應手,不會出現(xiàn)沒了教師就手足無措,不知所以的情況。
例如在閱讀《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文中生動細致的描繪了周總理和勞動人民相互潑水祝福,玩得不亦樂乎的美好場景,讓人不由的就浮想聯(lián)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入手,通過想象方式將文字轉化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從而增強文章的情感體驗,提升審美能力。
4.閱讀價值指導——指導閱讀態(tài)度
部分小學生對閱讀學習并不重視,教師讓他閱讀就閱讀,但大多數(shù)都是敷衍了事,所以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除了要進行上述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外,還要對其進行深入的閱讀價值指導,即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懂得珍惜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逐步提升其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以正確的、積極的閱讀態(tài)度配合教師的閱讀指導工作,切實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
結束語:
小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成敗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閱讀水平和能力。綜合對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分析可知,教師應秉持“人本教學”理念,設計科學的指導過程并選擇多樣化的指導方法,盡量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自覺閱讀的習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一勞永逸,學生才能真正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曉偉.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5(10):55-56.
[2]王孔新.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6(2):44-45.
[3]成珊珊.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46):39-39.
[4]閆業(yè)娟.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7(32):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