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推進,保密管理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挑戰(zhàn)。新的保密工作知識不斷涌現,傳統(tǒng)的保密觀念和手段需不斷升級。本文結合機關單位保密工作實際,從保密管理制度建設、定密管理、信息公開、涉密人員管理等四個方面,就如何做好保密管理工作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機關單位 保密 涉密人員
保密工作與機關單位各項工作緊密相關,即是業(yè)務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內部管理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重要體現。新形勢下,如何不斷提升機關單位保密管理水平,對推動機關單位業(yè)務工作和內部管理并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保密制度建設是頂層設計的重要方面
(一)依法有據。以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規(guī)和規(guī)章為依據,吃透法條規(guī)定的內涵與外延,每項制度性規(guī)定都要法有據,即是保密法律法規(guī)的細化,即要防止生搬硬套,又要防止背離立法精神。
(二)結合實際。要結合本單位業(yè)務性質、管理結構和人員構成等實際情況,找準保密管理的重點、難點和特點,有的放矢,將法條規(guī)定現實化,使之具有本單位明顯烙印。
(三)精細實用。制度建設寧細勿粗,要突出精細化管理,將保密管理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定到位。把應當做什么、應當怎么做、不能做什么、違反了怎么辦都規(guī)定清楚,使得執(zhí)行有據。
(四)便于操作。制度在于執(zhí)行,制度執(zhí)行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可操作性。一個好的制度,應當具備措辭嚴密、程序清晰、責任明確、監(jiān)管到位、賞罰分明、便于操作等特點。
二、規(guī)范定密是保密工作開展的重點
(一)定密決定著保密工作的存在。定密是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定密,就不存在保密,也不存在泄密,就不存在保密工作。
(二)定密決定著保密工作的重點。通過定密明確哪些是重要的國家秘密,哪些是一般的國家秘密,哪些部門產生國家秘密或產生的多少,才能掌握保密重點事項、重點部門、重點場所和重點人員。
(三)決定著保密工作的原則和方法。國家秘密的保密措施是由國家秘密性質和重要程度決定的,不同密級,不同性質的國家秘密,其保密控制方式不同。
(四)決定著保密工作方針宗旨的實現。準確確定國家秘密及其密級,保密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該保的堅決保住,該放的堅決放開,該交流的還能交流。
(五)定密決定著信息公開的正常實施。機關單位掌握的秘密信息中,既有國家秘密、又有企業(yè)工作秘密,既有行業(yè)敏感信息、又有公民個人信息。而這些敏感信息都是信息公開的例外,只有把這些秘密信息確定下來,才能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公開。
三、保密審查是信息公開的重要保障
(一)堅持原則,加強管理。一是堅持“誰公開、誰負責”原則,信息公開部門負對擬公開信息進行保密審查;二是堅持“提前審查”原則,在信息公開前進行保密審查;三是堅持“依法審查”原則,對照保密法律法規(guī)和保密事項范圍進行審查;四是堅持“一事一審”原則,每一條信息公開都要有審簽手續(xù);五是堅持“誰的信息誰負責”原則,機關單位只有權公開自己以及下屬單位產生的信息,無權公開其他機關單位或者上級機關單位產生的信息。
(二)規(guī)范程序,明確責任。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基本程序是信息產生或提供部門負責人提出擬公開意見,信息公開機構進行保密審查并提出是否公開的意見,信息公開主管領導簽署最終意見,上述過程的文字記載??偟脑瓌t是:一個部門審核,一支筆審簽,一個出口公開。
(三)建立目錄,梳理內容。一個是公開信息目錄,一個是不公開信息目錄。不公開信息目錄細分為:國家秘密目錄,工作秘密目錄,行業(yè)秘密目錄,公民個人信息目錄。建立目錄時特別要注意爭議事項的解決。比如“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不應包括維穩(wěn)事件、反恐事件、重大群體性事件等。
(四)應用技術,加強防護。一是配置擬公開信息保密審查專用計算機,可以與內網連接或單機運行,與互聯網物理隔離;二是實現擬公開信息在公開前的整個審查流程在內部封閉運行,沒有內網條件的可以采用光盤或內部U盤流轉,杜絕互聯網傳輸通道;三是配備信息安全轉換系統(tǒng),實現經過批準公開信息由內網向互聯網的安全轉換,杜絕U盤內外網之間交叉使用。
四、涉密人員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難點問題
(一)涉密人員保密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定涉密人員保密管理制度應當突出依法管理、全面管理原則,著重對以下方面做出規(guī)定:一是實施分類管理,明確涉密人員分類劃分標準,規(guī)定劃分核心涉密人員、重要涉密人員和一般涉密人員的程序和方法,規(guī)定涉密人員類別轉換及登記備案方式;二是實施上崗審查培訓,規(guī)定涉密人員考察程序和方法,涉密人員上崗保密教有培訓方式,保密承諾書簽訂流程;三是實施出境管理,規(guī)定涉密人員出境審批原則;四是實施脫密期管理,規(guī)定涉密人員在離崗離職后的脫密期內,應當按照規(guī)定履行保密義務,不得違反規(guī)定就業(yè),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國家密;五是保密行為規(guī)范,規(guī)定涉密人員應當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全面界定和規(guī)范涉密人員保密義務和保密行為;六是實施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規(guī)定涉密人員在境內外遇到威脅國家秘密安全的突發(fā)事件的應對措施和報告責任;七是實施合法權益保障,規(guī)定涉密人員的合法權益受保護的具體措施和相關損害補償措施:八是實施問責制,規(guī)定涉密人員違反規(guī)定責任及處罰標準。
(二)涉密人員保密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涉密人員分類管理、資格審查管理、上崗培訓管理、保密承諾管理、在崗檢查考核監(jiān)督管理、年度目標考評管理、出入境管理、離崗脫密期管理、保密行為規(guī)范、重大事項報告管理、權益保障管理、違規(guī)責任管理等。
(三)涉密人員管理職能部門相關職責。涉密人員管理的職能部門包括涉密人員保密管理的保密部門、涉密人員任用管理的組織人事部門、涉密人員保密違紀責任處置的紀檢監(jiān)察部門、涉密人員考核結果評定的目標綜合考評部門。在涉密人員管理制度建設中,應當設置好各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對接程序及協(xié)調管理原則,形成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協(xié)調統(tǒng)一的保密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杜德榮 朱方州《機關、單位保密管理實務手冊》
作者簡介:李燕,女,1975年2月生,漢族,本科學歷,單位:陜西省煙草公司西安市公司。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