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雯
摘 要:新形勢下,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教學改革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結合教育大綱和中考、高考的需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也應該結合實際的素質(zhì)教學理念展開其他藝術類學科的教學引導,以此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發(fā)展,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音樂學科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進行中小學階段的教學引導時,要有效利用周邊資源。新疆作為多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在音樂上匯聚了各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做好積極有效的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文章主要結合新疆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展開調(diào)查與分析,并具體提出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新疆中小學;音樂教育
注:本文系新疆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招標課題“新疆中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現(xiàn)狀研究”(XJNURWJD052017B06)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見解,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在新疆開展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教師不僅要做好基本的音樂理論與實踐教學,還要結合具體的音樂知識做好針對性的音樂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知識的感悟和理解。然而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新疆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對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產(chǎn)生影響,導致整體的音樂知識學習效果難以有效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新疆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對音樂教育重視不夠、音樂教學資源配置不均衡、音樂教育越來越功利化和師生對音樂文化認知存在差異等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新疆中小學完善音樂教育的有效措施,希望對中小學音樂教學有所啟發(fā)。
一、新疆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
(一)對音樂教育重視不夠
按照當前的教育形勢要求,音樂課程并不屬于中考和高考的考試科目,所以僅僅是在部分學校招收特長生或者是自主考試中涉及到音樂方面的內(nèi)容,音樂學科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的中考和高考等方面并沒有其他影響。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程教育,對音樂學科的教學多數(shù)是在一些“主科”的夾縫中得以生存,當然,國家和政府對音樂學科的教學也提出了硬性規(guī)定,但是每到期中或者是期末考試的時候,音樂學科的教學時間就會被其他學科的教師占用,影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和感悟。這種片面的錯誤的教育思想導致學校從上到下都忽視了音樂課程教學,這種教育輕視的思想和行為,對教師開展音樂學科教學和學生進行音樂學習都產(chǎn)生很不利的影響,教師可能會在教育過程中,敷衍應付,而學生也會不在乎音樂學科學習,導致整體教學目標難以有效實現(xiàn)。
(二)音樂教學資源配置不均衡
當前形勢下,新疆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和完善,中小學的音樂課程教學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在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方面也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從綜合方面來說,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較為規(guī)范完善的學校多處于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城區(qū),在新疆較貧困的地區(qū)往往還存在多樣化的音樂教學問題。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硬件設施差,教師隊伍綜合素質(zhì)不足以及整體的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等情況,在新疆的南部地區(qū)和牧區(qū)很多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學往往受到師資設備和教師隊伍綜合素質(zhì)以及整體教學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不良影響,從而導致整體的音樂教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三)音樂教育越來越功利化
在新疆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音樂課程教學正在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基礎音樂知識教學向精英教育模式進行轉(zhuǎn)變,這種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整個音樂課程的內(nèi)在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越來越被淡化。實際上,開展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音樂家的教育,更多是進行人文方面的教育。但是從現(xiàn)階段的音樂教學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學生學習音樂更多的是將其當做一門特長或者是技藝來作為升學考試的敲門磚,學生家長和教師以及社會都對音樂學習有一種別樣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的音樂教學,更多是一種功利化的教育,不再是單一的美學教育。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學注重一些考級、考證、獲獎等,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過程中,也不再是出于單一的興趣和熱愛,更多是帶著一種任務式的學習態(tài)度來進行音樂學習,為今后的升學“鍍金”。
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音樂教育更多是一種功利化的教育,長期發(fā)展下去,勢必會導致整個音樂教育越來越功利化和“專業(yè)化”,最終會影響學生對音樂課程學習的興趣,也會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樂趣大大降低。
(四)師生對音樂文化認知存在差異
在新疆多民族聚集的環(huán)境中,青少年所接受的文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元化,更多情況下,青少年往往更加青睞流行音樂,對學校中的音樂教育內(nèi)容往往并不感興趣。很多學生可能在音樂的看法和價值判斷上與教師存在沖突。這點尤其表現(xiàn)在,教師可能會對學生喜愛和青睞的音樂內(nèi)容不認可,認為學生所喜愛的音樂缺乏文化內(nèi)涵,而學生對教師所教的音樂內(nèi)容不感興趣,認為那是一種無趣和乏味的音樂內(nèi)容。特別是在當前大力推行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等方面存在的認知差異,導致音樂教育的德育價值、審美價值等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更談不上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五)缺乏有效的音樂教育考核評價機制
在新疆,很多中小學校開展音樂教學盡管能夠滿足基本的音樂教學需要,也能夠?qū)崿F(xiàn)對學生進行音樂理論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的教學引導,但是缺乏完善的音樂教育考核機制,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難以得到科學合理的評價。音樂教師并未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進行綜合有效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也難以得到肯定,最終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部分中小學校在進行音樂評價過程中,僅僅關注學生的音樂課的學習成績,并未結合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和音樂學習表現(xiàn)展開積極有效的評價,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新疆中小學完善音樂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認識
在新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音樂教學,更多受到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的限制,而一些傳統(tǒng)音樂文化,多數(shù)采取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新時期,信息化技術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日益發(fā)展的音樂教學需要,音樂屬于聽覺藝術、時間藝術、表演藝術,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音樂學科藝術的理解,將音樂理論與音樂技能,音樂文化與音樂表演結合起來,以此來實現(xiàn)中小學生更為全面有效的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發(fā)揮出音樂欣賞的作用,學校進行音樂教學應該要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悟和理解能力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要重視小學以及中學學生的音樂教學引導,讓學生感悟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同時逐步引導學生多聽優(yōu)秀的民族樂曲,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情和音樂學習興趣,增強對音樂知識的感悟。
(二)建立健全音樂教育考核評價機制
在社會各界大力提倡培養(yǎng)中小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今天,新疆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不僅要做好基礎的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同時要針對音樂教學內(nèi)容展開積極有效的評價,建立完善的音樂課程考核評價機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制定音樂課程課堂學習打分機制,根據(jù)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表現(xiàn)進行打分,然后在每堂課結束后,組織學生之間展開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進行互相評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其他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也能夠幫助自己改變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自己提出一定的音樂學習目標,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此更好地引導學生了解到自身音樂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
(三)加大中小學音樂教學投入
新疆中小學要重視音樂教育工作,要加大對教師力量的培養(yǎng)和培訓,豐富音樂教材,可以結合新疆各民族優(yōu)秀音樂文化特點,完善教學設施的投入,這對于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開展來說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因此,為了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中小學校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加大對音樂教學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音樂教學硬件方面的投入,確保音樂教學教材充足。比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針對性地配備一些民族樂器,如冬不拉、都塔爾等,還要配備鋼琴、吉他以及架子鼓等樂器,當然還應該配置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組織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更加順利高效地展開音樂學習,為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質(zhì)量和水平打好基礎。
三、結語
總體來說,在新疆人們越來越重視新課程教育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滲透,在多樣化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都在積極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見解,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當前新疆中小學音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音樂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難以有效提高。針對當前新疆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對音樂教育重視不夠、音樂教學資源配置不均衡、音樂教育越來越功利化和師生對音樂文化認知存在差異等問題,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不斷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音樂教育考核評價機制,做好硬件和軟件方面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投入,從而更好地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天夏.關于遼寧省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報告:以在職音樂教師業(yè)務水平為例[J].當代音樂,2019(4):84-87.
[2]陳寧.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思考[J].戲劇之家,2019(3):201.
[3]婁曉麗,肖婉秋.小學音樂教學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實施途徑[J].北方音樂,2019(3):127,130.
[4]張翼.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北方音樂,2019(2):195-196.
[5]王安國.歷史·現(xiàn)狀·問題:中小學音樂學科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回顧與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18(24):7-13.
[6]鄧小染.也談藝術學院與農(nóng)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相互銜接的途徑方法[J].黃河之聲,2018(18):84-85.
[7]楊雪瑩,徐佳.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32):167-168.
[8]葉怡希.高師聲樂教學中滲透中小學音樂歌曲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8):128-129.
[9]駱靜禾.構建新型音樂教師教育伙伴關系的相關問題與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81(9):29-37.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兒童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