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摘要:我們品德課教師要深刻領會課程的編寫意圖、設計框架,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品德課程的價值,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本文通過在品德課堂中提高教學實效性策略的研究,挖掘課程核心價值,讓品德課堂成為落實立德育人任務的主陣地。
關鍵詞:品德;課程;教學實效性;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9-060-1
《品德課程標準》提出:“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币虼?,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是實施品德課程的應有之義。如果只是讓學生學了一點品德知識,而不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不管這知識有多么美麗動聽,也只是海市蜃樓。筆者下面以《我們的民風民俗》這篇課文為例,談談提高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一、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品德課堂實效
在品德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使課堂生動活潑,讓同學們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1.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導同學們搜集資料,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課前,我們可以把搜集資料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們,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搜尋學習資源,或上網查詢,或翻閱書籍,或觀看視頻等。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雙手去尋找,用自己的頭腦去辨析。
2.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靈動課堂氛圍。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其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優(yōu)勢,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逼真的情境,可使學生產生深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讓學習的過程變得趣味盎然。因此,在品德課上,恰當?shù)剡\用形、音、色俱佳的現(xiàn)代教學媒體,不僅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為課堂教學營造出靈動的課堂氛圍。
3.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構建靈動課堂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素材,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充分實踐、探索、交流,通過多重感官刺激,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激勵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質疑探索的意識。
4.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變灌輸為感悟,促進學生的道德內化。
品德課程標準強調“不簡單生硬地呈現(xiàn)探究的結論和概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改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感知條件,引導同學們去觀察、思辨和比較,通過對形象具體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發(fā)學生從內心引起道德動機,用良好的道德情感去感悟道德認知,從而自發(fā)地得出正確的道德結論,并主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地履行道德準則,達到自悟自育自覺的效果。
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品德課堂實效
品德課程標準提出:“兒童的品德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尋找生活與品德教學的結合點,在課堂中提煉生活中品德的內涵,促使同學們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發(fā)展。
1.尋找課堂與生活的對接點。
品德教材的內容來源于生活,表現(xiàn)生活,為生活服務,字里行間都傳遞著生活的氣息,滲透著生活的情感。因此,在生活化的品德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找到教材與學生生活的對接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建立起課堂與生活的鏈接。
2.探究課堂拓展生活的延伸點。
品德教學要向學生的生活領域拓展、延伸,教師就必須探究品德課堂中拓展生活的延伸點,讓同學們在現(xiàn)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去體驗、探究,自主地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推理、判斷,獨立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讓同學們在延伸的環(huán)節(jié)中親歷感悟。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品德課堂實效
品德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引發(fā)兒童探索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币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對增強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1.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在品德課堂上,教師應為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同學們充分地體會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樂趣。
2.激發(fā)學生合作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通過指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實效。
3.教會合作學習的方法。
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老師在提出合作學習的活動目標時要讓每一位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教給他們小組合作的方法,并在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適時地去給予指導,讓同學們有正確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去。
總之,作為品德教師,我們要深刻領會課程的編寫意圖、設計框架,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品德課程的價值,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通過在品德課堂中提高教學實效性策略的研究,挖掘課程核心價值,讓品德課堂成為落實立德樹人育人任務的主陣地。
[參考文獻]
[1]劉李平.回歸生活融入生活——提高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廣西教育,2009(25).
[2]蔡文藝.我心目中的好課堂——來自孩子心靈的呼聲[J].江蘇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單位:太倉市高新區(qū)第三小學,江蘇 太倉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