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甫·吾不力艾山 庫爾班妮薩·努爾麥麥提
[摘 ? ? ? ? ? 要] ?思想政治課程是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學校思政教師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政教育的效果。具體來說,高校思政教師應當具有思想政治素質、創(chuàng)新素質實踐活動素質以及良好的師德。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許多高校思政教師的素質難以充分滿足現(xiàn)階段教學的需求。鑒于此,高校應以社會主義核心素質體系為引領,不斷提高學校教師的思政素質,培養(yǎng)其批判精神,促使思政教師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在師生互動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進而不斷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針對如何提高高校思政教師素質進行分析,希望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關 ? ?鍵 ? 詞] ?高校;思政教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118-02
一、高校思政教師素質結構
(一)思想政治素質是高校思政教師素質的基礎
對高校思政教師來說,思想政治素質是必備的首要素質,也是素質結構中最為關鍵的內容。高校思政教師需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以及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與政治觀等,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有效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起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讓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方法來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避免受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
(二)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素質是高校思政教師素質的核心
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素質是高校思政教師素質結構的核心?,F(xiàn)代社會的不斷變革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師具備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素質,能夠適應現(xiàn)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變化,了解教育的新要求,解決出現(xiàn)的新問題。同時,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還包括思政教師理論與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因為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既可以促進高校思政教師政治教育理論與方式的不斷更新,又可以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從而提升他們的思想水平,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三)基于學生認知需求的教育素質是高校思政教師素質的支撐
基于學生認知需求的教育能力是高校思政教師的基本素質,更是素質結構的支撐。以學生認知需求為導向來設計教學活動,能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含義,豐富其思想政治體驗,實現(xiàn)對人性的提升。但如果高校思政教師只將教學內容局限在課本中或者學校里面,那么會出現(xiàn)教育與生活的脫軌,使學生忘記實際生活,從而失去“教育對人性提升的意義”。也可以說,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如果離開了學生的實際,那么高校思政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活力以及生機。
(四)良好的師德素質是根本
師德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素質。高校思政教師的師德主要表現(xiàn)在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等方面。高校教師要積極地擔負起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開展富有針對性與實效性的教育活動,點燃學生向往知識、向往美好生活、向往理想的激情。
二、高校思政教師素質現(xiàn)狀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師思政素質低下
現(xiàn)階段,部分高校思政教師思政素質出現(xiàn)下滑現(xiàn)象,如將思政課讓位于其他專業(yè)課程,一味迎合學生喜好,偏離教育總體目標等。此外,一些思政教師在教學中,甚至放棄了政治立場,將思政課變成評價社會、揭露社會負面現(xiàn)象的場所,忽略了對正能量傳遞。
(二)缺乏社會實踐活動
高校思政教育要想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他們搭建社會實踐活動平臺,借助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政教育普遍較為側重理論教學,缺乏社會實踐活動,這與高校思政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有著直接的關系。許多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主題,將思政教育局限到了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對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平臺的開發(fā)。
(三)師德素質受現(xiàn)代社會生活影響
目前,多數(shù)高校思政教師都是新時代人才,他們的道德觀念、道德認知和道德體驗都形成并呈現(xiàn)在現(xiàn)代生活場景中。當今社會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許多好的物質條件,但也使部分人在物質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再加上現(xiàn)在社會壓力的劇增,使更多人對自己的職業(yè)產生了疲憊感,對工作崗位為失去了原有的興趣。詳細來說,現(xiàn)今社會對高校思政教師的師德有很重要的影響,表現(xiàn)最明顯的是部分教師缺乏敬業(yè)精神、對學生缺乏愛心。
三、提升高校思政教師素質的具體路徑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高校要想提升教師思政素質,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本校校園文化,并在此基礎上提升高校思政教師的思政素質,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當然,高校要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學校建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借助校園社團、社團活動和學生志愿者等活動,塑造積極健康的高校校園文化必不可少。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設置激勵機制把思政教師引入校園文化建設,讓他們成為校園文化的塑造者、調控者、管理者和受益者,讓他們深刻感受校園文化的力量,幫助他們堅守正確的政治立場,在把握學生真實地關注焦點的基礎上,煥發(fā)他們的教學熱情和職業(yè)精神,向學生傳遞正能量。
與此同時,高校可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政教師理想信念,作為提升他們思政素質的直接條件。高??梢远ㄆ诮M織本校教師參加一些培訓活動,提升他們的思政素質,以此使他們將理論學習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從而促使其思政素質不斷提升。
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學生,為高校思政教師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建立互動交流平臺。詳細來說,高??梢越柚淌?、校園廣場、校道、寢室、食堂、圖書館等場所,通過校園網絡、校園廣播、校園活動、班級文化、寢室活動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校園文化,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還可以在本校的網絡平臺、論壇、微博、QQ群等互聯(lián)網搭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促進高校思政教師在師生互動交流中與學生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二)營造良好的思政氛圍
高校思政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加一些思政實踐活動,提升自身的榮譽和自豪感。詳細來說,思政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容,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的主要內容及主要精神,引導他們了解“十九大”會議的主要內容: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等;“十九大”會議主要精神: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新發(fā)展理念等。
(三)以批判精神為支撐,加快提高創(chuàng)新素質
首先,以批判精神為支撐,審視高校思政教育理論,加快提高高校思政教師的理論創(chuàng)新素質。要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fā),審視高校思政教育理論,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相關理論觀點和論證思路,而不能固守舊有的理論觀點。要從其他學科的角度,比如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審視高校思政教育理論,以批判的眼光綜合分析研究相關理論,而不能對高校思政教育理論囫圇吞棗。要對不同的高校思政教育理論進行分析比較,接受其中符合工作實際的部分,摒棄那些落后于時代、與實際工作不相適應的部分,從而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素質的不斷提高。
其次,以批判精神為支撐,審視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實踐,提高高校思政教師的實踐創(chuàng)新素質。要從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和特點出發(fā),審視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實踐,看其是否與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相適應,看其是否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相適應。要從辦學條件、辦學能力和辦學環(huán)境出發(fā),審視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實踐,看其是否符合辦學實際和適應辦學環(huán)境。要從社會人才需求審視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實踐,看其是否適應企事業(yè)單位的人才要求,看其是否能適宜職業(yè)生涯變遷的需要,從而幫助高校思政教師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素質。
最后,以批判精神為支撐,審視高校管理體制機制,激發(fā)高校思政教師的創(chuàng)新動力。創(chuàng)新是一種理念,創(chuàng)新是一種思路,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行動。因而,要以批判精神審視高校管理體制機制,不僅要審視其設置理念,還要審視其運行機制,不僅要審視其管理的理論效果,還要審視其管理的實際效果,要看其是否有利于高校教師創(chuàng)新,尤其要看其是否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師創(chuàng)新。要在全面審視高校管理體制機制過程中,挖掘和培育那些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師創(chuàng)新的因素,以體制機制的力量助推高校思政教師創(chuàng)新素質的不斷提高。
(四)以豐富的道德體驗,不斷提高師德素質
首先,以常態(tài)化的道德學習,豐富高校思政教師的道德認知,為不斷提高師德素質提供基礎。把學習雷鋒、學習郭明義等時代先鋒精神常態(tài)化,豐富高校思政教師對時代先鋒的道德認知。要把倫理道德理論學習常態(tài)化,豐富高校思政教師的道德理論認知。學習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了解西方道德文化,分辨新舊道德,分辨好壞道德。尤其要把學習職業(yè)道德常態(tài)化,以深入的職業(yè)道德認知強化高校思政教師的道德認知,進而為提高師德素質建立基礎。
其次,以常態(tài)化的道德實踐,豐富高校思政教師的道德體驗,提高師德素質。在世人看來,教師應該去追求作德行完美的人。而“德行完美”除了要有道德認知之外,還需要道德實踐,以道德實踐增加道德體驗,從而成為一個真正道德高尚的人。要把學習雷鋒、學習郭明義等時代先鋒人物的精神等道德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同時,高校思政教師要把類似的道德實踐活動與工作崗位職責、與學生的健康成長聯(lián)系起來,從而不斷增加自身的道德體驗,抵制不良風氣對師德的侵襲,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黃山.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融合[J].現(xiàn)代交際,2019(4).
[2]高明.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建設的路徑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4).
[3]劉巖松,張琨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研究[J].世紀橋,2019(2).
[4]王琦.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
[5]黃澤敏.論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與針對性[J].知識經濟,2018(22).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