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
【摘 要】 練習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優(yōu)質、高效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促進理解、靈動思維。而“題組”是練習的有效形式之一,可以跳出多而雜的“題海戰(zhàn)術”,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設計遞進性、對比性、開放性的題組,掌握解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構建富有實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 小學數學;題組練習;學生
題組就是將形式相似、內容相關或者解題方法相關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掌握解題策略,還通過溝通問題的相互聯系掌握知識的本質,實現思維的拓展與遷移??梢姡}組教學有其特有的價值和意義,但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沿用“題海戰(zhàn)術”,設計的練習形式機械、單調,無法調動學生的欲望,致使學生談題色變,時間長了,必將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扭轉傳統(tǒng)的練習觀,改變以往的練習形式,注重題組的設計,幫助學生降低學習的難度,區(qū)分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真正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一、設計遞進型題組,促進學生思考
遞進性題組是指內容有根本聯系的、表示意義逐層深入的題目編為一組。這樣的題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步步走向深入,展示學生的學習個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遞進性的題組,讓學生經歷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深刻性,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達到掌握數學本質和思維訓練的目的。
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相關知識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題組:①一個長方形水池長6米,寬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②一個正方形花圃的邊長是8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②一塊長50米,寬15米的菜地,每平方米可以栽9棵大白菜,這塊菜地一共可以栽多少棵白菜?③一個長方形,如果它的長不變,寬增加6厘米,面積增加12平方厘米,如果寬不變,長增加3厘米,面積也增加12平方厘米。原來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上述題組顯然是幫助學生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相關計算方面的內容,不過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第①題與課本中的例題相似,直接運用相關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第②題難度稍微加大了一些,需要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第③題難度較大,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深度。
上述案例,教師根據所教內容設計了具有遞進性的題組,題目由易到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所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相關知識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練習效果。
二、設計比較性題組,提升辨析能力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與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北容^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有效的解題策略之一,借助比較,可以將相似或者相近的問題清楚地區(qū)分開來,更好地找出差異,從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設計比較性題組,讓學生在比較中克服思維定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在頭腦中建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對計算的結果進行取舍是學習的難點,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方法,教師設計了這樣的題組:①一個長1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從中最多可以剪幾個邊長是3厘米的正方形?②把14千克油裝在油壺里,每個油壺可以放3千克,至少需要幾個這樣的油壺?通過對題組中的算式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要實現問題的解決,所列的算式是一樣的,但對結果的取舍卻是不一樣的。在學生列出相應的算式解答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第①題的結果是4,而第②題的結果是5呢?”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深化認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述案例,教師根據相應內容,為學生設計了比較性題組,學生在比較中可以弄清問題之間的差異,學會聯系生活實際對計算結果進行取舍,避免選擇方法的盲目性,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設計開放性題組,發(fā)散學生思考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民族進步的希望,也是學生日后學習的重要基礎,而開放性題組的設計正好可以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因為題組教學不僅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練習形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還可以喚起他們求異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跳出常規(guī)的教學思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感悟智力角逐的精彩。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教師沒有設計單一的練習,而是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題組:①將長10分米、寬6分米、高5分米的長方體木塊,鋸成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表面積可能增加多少平方分米?②將長10分米、寬6分米、高5分米的長方體包裝盒,用包裝紙把它們包裝在一起,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裝紙?上面兩題中的數據相同,但解答的方法卻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第①道題目,鋸木頭的方向不同,增加的表面積數量也會不同,因為可以“橫著鋸開”,也可以“豎著鋸開”,第②題是將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拼接在一起,然后求拼后長方體的表面積,拼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如第一個長方體的后面和第二個長方體的前面拼在一起、第一個長方體的下面和第二個長方體的上面拼在一起、第一個長方體的右面和第二個長方體的左面拼在一起,拼的情況發(fā)生改變,所用包裝紙的數量也是不同的,有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上述案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開放性題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實現深度內化的目的,同時溝通了前后知識點的聯系,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總之,題組是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教師應注重題組的設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觸及知識的本質,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幫助他們走向數學的巔峰!
【參考文獻】
[1]張長梅.題組練習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試題與研究,2018(34):117.
[2]紀海燕.引入問題組教學,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學苑教育,2016(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