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蓮
摘 要:在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革新觀念,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來優(yōu)化教學管理。教師也應充分重視,并不斷地優(yōu)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語文教學和新穎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有效課堂;應用探究
前言
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課基礎普遍較差,加之處于對就業(yè)問題的考慮,很多學生都重技能學習而忽視文化課學習,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也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此,中職語文教師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等新穎先進且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設計組織更生動、有效的語文課堂,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當中。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很多中職學生在語文學習的探究中都缺乏主動性,難以將其各方面潛能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過度地重視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文化課的學習。同時,教師引用的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難以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工作提出的實際需求,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科學培養(yǎng)與進一步拓展。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中也未做到因材施教,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寫作等方面的能力一直難以得到顯著提升[1]。
二、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基于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結構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注重良好學習氛圍,真實有趣教學情境的營造。為此,教師可以突破以往教學模式的種種局限,基于信息技術來探索嘗試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不斷豐富授課內容,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認知,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和有效性的顯著提升。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多媒體課件文本、圖畫與視頻等功能,將原本抽象、枯燥的語文知識合理轉化為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為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學生也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與熟練掌握。同時,基于多媒體動畫,學生也能夠產生無限聯想、想象,促進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比如筆者在講授《雅舍》這篇散文的過程中,就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梁秋實故居“雅舍”的照片,同時為學生直觀呈現、詳細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人文氛圍,以此來立體化呈現字面中的“雅舍”。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快速集中,學生也能夠對梁秋實筆下“雅舍”中“雅”的真正含義有準確認識,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
(二)基于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基于語文教材來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標準答案”的模式不僅會給學生創(chuàng)新力、想象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帶來諸多制約,學生也會一直處于被動、機械的學習狀態(tài),不僅難以實現對教學重難點的準確掌握,語文教學效果也難以得到顯著提升。
比如筆者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就利用視頻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版《紅樓夢》的相關片段,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供了豐富資料。筆者也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帶著相應問題,結合劇中的相關情節(jié)、現有資料來開展相關學習探究活動。在此過程中,通過視頻播放,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全面激發(fā),而且能夠更生動、更具體地展現文章內容。這樣在幫助學生突破語文學習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成果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對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課前可以通過“學習通”預習課文的學案,了解《紅樓夢》及其他三大名著的相關知識。在課堂教學之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通”進行討論,探討自己喜歡的《紅樓夢》人物,也可以分析各個人物的形象。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通”做作業(yè)并且上傳,還可以通過“學習通”進行互評。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習通”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讀名著的積極性,也打破了以往的教學評價模式,還能引導學生正確地利用手機來學習語文,也大大地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課堂效率。
三、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語文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正確認識、妥善處理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關系。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手段,發(fā)揮的只是輔助作用,不能替代語文課堂上的所有。培養(yǎng)、拓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學手段就是為了目標的實現而提供相應服務的。對此,針對信息技術的作用不能過分夸大,要始終堅持從實際層面入手,緊緊圍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需求來優(yōu)化信息技術的恰當引用,精心設計各項教學活動。
其次,優(yōu)化信息技術的靈活引用,始終遵循中職語文教學規(guī)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科學引用能夠發(fā)揮出大容量、高效能,以及快節(jié)奏的優(yōu)勢特點,若運用得當,能夠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若過度運用,便會陷入到形式化的誤區(qū)當中。所以,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以及授課內容的實際需求來科學、恰當地引用信息技術,始終堅持遵循中職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特點。
綜上所述,廣大中職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各項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科學、恰當地引用,不論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全面激發(fā),還是授課環(huán)節(jié)與成果的進一步優(yōu)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國甫,龐蕊.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平頂山市財經學校為例[J].中國培訓,2017(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