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筍
摘要:運輸是國際貿易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運輸方案的選擇對保障正常的生產和降低運營成本影響非常大。本文以進口連桿毛坯的運輸方式的選擇為實例,通過生產前置計算方法,從經濟性和時效性進行分析,從而選出最優(yōu)的運輸方案。
關鍵詞:經濟性;時效性;方案
中圖分類號:F7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10-0028-02
連桿毛坯是HXN5機車檢修必須更換的零部件,該配件因材料和工藝要求高目前仍需要從歐洲進口。公司同國外供應商在簽訂合同時一般選擇FOB條款,即配件具備交付條件后公司需要等待供應商將貨交付給貨物代理,由貨物代理將貨運回國內。筆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鐵路裝備制造企業(yè),鐵路裝備業(yè)生產一般有個特點,就是生產訂單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客戶下訂單后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需要交貨,如果超過合同期交貨則會對公司考核。而進口連桿毛坯因價格昂貴,公司不能大量儲備。根據HXN5機車修理的節(jié)點安排對連桿毛坯的到料有具體的到料窗口,如果在到料窗口期不能到料則影響整個機車的交付。這時候連桿毛坯運輸方案的選擇就變得異常重要。本文以2018年一份與歐洲供應商簽訂的連桿毛坯合運輸方案的選擇,從運輸?shù)慕洕院蛯嵭赃M行了實例分析,以期供后續(xù)類似配件的運輸方案的選擇做參考。
2017年12月公司同客戶簽訂了一份HXN5機車檢修的合同,根據合同公司需要在2018年底前全部交車,生產部門對合同進行了分解制定了機車月度交付計劃,根據計劃公司將于2018年9月15日開始使用到這批進口的連桿毛坯,每月需求量約100只。采購部門于當年的12月30日與供應商簽訂了600只連桿毛坯的合同,連桿毛坯將在2018年8月11日(第32周)具備首批交付300只,9月26日(第39周)具備交付剩余300只。根據進口合同F(xiàn)OB條款交付狀態(tài)只代表配件已生產完畢具備包裝條件,在買方確定運輸方式后供應商還需要包裝,準備單證,發(fā)運準備(貨交貨代,訂艙),運輸,報關,發(fā)料準備(入廠檢驗,廠內運輸調撥)后配件才能到臺位投入使用。
一、方案論證
從歐洲發(fā)的貨一般有三種運輸方式,分別是海運、空運和中歐班列。一般情況下海運較慢,但運費便宜;空運比較便捷但收費較高;中歐班列運輸時間約占海運的一半,運費約占空運的1/4,但考慮到政府補貼目前運費約占海運60%-70%。從運輸?shù)臏庶c性來看,空運比較準點;海運受天氣和港口最大吞吐量的影響一般有不同程度的晚點;中歐班列受頻繁換軌和惡劣天氣影響時間比較不可控。連桿毛坯包裝單見表1,三種不同的運輸方式報價單見表2,筆者根據進口配件的工作環(huán)節(jié)及各個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設計了生產前置時間表見表3,當需求日期一旦確定根據生產前置時間表就可以倒推留給運輸?shù)臅r間,結合經濟性和時效性原則從而可以選擇最優(yōu)的運輸方案。
(一)首批配件運輸方案論證
首批配件8月11號具備交付條件,公司9月15日需要這批配件。將相關信息填入表3可以推算出在生產準備時間內(也就是9月1日到9月14日之間)到公司就能滿足生產需要,顯然這種情況下從時效性上只能選擇空運或空運加其他運輸方式組合方案,因空運運費較貴,在保證供應的情況下我們優(yōu)先選擇空運加其他運輸方式的組合方案。
1.空運+中歐班列方案
根據表2中歐班列與空運約半個月的空檔期,這一時間生產不能停頓,根據每月生產約100只,半月則需要50只,考慮到安全庫存,則可以確認空運數(shù)量最少需要60只,中歐班列240只。根據表2這種組合的運費約為60*3 000+240*180=223 200元
2.空運+海運方案
根據表2海運與空運約有1個月的空檔期,這一時間生產不能停頓,根據每月生產約100只,則空運最少需要100只,海運200只,根據貨代的初步報價運費約為100*3 000+200*240=348 000元
綜上:空運+海運運費348 000元>空運+中歐班列運費223 200元,故在滿足生產的情況下從經濟性考慮選擇空運+中歐班列組合方案
(二)第二批次運輸方案論證
根據交付計劃第二批9月26日具備交付條件,10月21號具備離港條件,考慮到前期已到廠300只,能夠滿足12月15號之前的生產。顯然從經濟性分析選擇中歐班列,但因中歐班列集裝箱限重23 000千克,該批貨物總重量為24 925千克,按中歐班列+海運組著進行組合運輸。
二、方案驗證
目前兩批連桿毛坯已按上述方案組合運送到國內,投入生產使用。最終的運雜費匯總用見表4,實際運輸時間與理論到港時間差異見表5:
根據表5對連桿毛坯這類貨物比較重,體積比較大的配件空運費用是中歐班列費用的10余倍,海運費用是中歐班列的2倍。
根據表5空運最快,基本從德國發(fā)出的貨2天可以到達國內,飛機延誤時間也最少;海運理論用時最長,一般從德國漢堡發(fā)出的貨預計34天可以到達上海港,有時受天氣和淡旺季港口最大吞吐能力的影響,最多會有一周左右時間的延遲到港;中歐班列理論到港時間約為海運的一半,但目前運行尚不平穩(wěn),在部分邊境口岸要換軌,容易出現(xiàn)口岸擁堵,氣候和自然災害也可能影響中歐班列的正常運行,如一年阿拉山口有160天8級以上大風天氣導致火車無法換裝,但一般不超過海運的運期。
三、建議
第一,根據生產安排,配件的到廠時間已定的情況下且其他運輸方式不能滿足要求,公司不考慮成本,優(yōu)先選擇空運。
第二,根據生產安排,配件的到廠時間已定且沒有太大彈性的情況下,優(yōu)選選擇海運。
第三,根據生產安排,配件的到廠時間已定且交期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中歐班列。
參考文獻:
[1] 蔣曉丹,范厚明.“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中歐班列開行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對外經貿實務,2017(1).
[2] 焦知岳,景明諾.中歐班列運輸存在的高成本問題及原因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8(7).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