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少兒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近些年來,眾多家長扎堆式的去培訓中心為孩子報名各類藝術課程。本論文從演唱技巧、音準訓練、音樂風格訓練等方面對少兒聲樂教學進行論述,力求所表達的觀點能對從事少兒聲樂教學的專業(yè)教師有所幫助,也期待家長們能有所收獲。
【關鍵詞】聲樂;教學;發(fā)聲;情感;風格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提倡,才藝培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少兒聲樂培訓也隨之蓬勃發(fā)展起來。由于兒童的心智和聲帶尚處于不成熟時期,特別是聲帶,非常的稚嫩,不科學的發(fā)聲很容易會造成聲帶的病變,孩童的這一特性在師資的配備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少兒聲樂的學習應當將音樂的學習擺在第一位,而不是枯燥的只學習發(fā)聲技巧,相對于發(fā)聲技巧來講,音樂的感知對孩子的影響將更加深遠。少兒聲樂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很多,包括發(fā)聲技巧的訓練、樂理基礎知識的訓練、視唱練耳的訓練、基本舞臺表演的訓練等等,由于門類較多,本論文僅淺顯的對部分內容進行論述。
一、正確的發(fā)聲
(一)呼吸
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說過,歌唱時的呼吸應該和嬰兒的呼及一樣放松、自然。中國古代教育錄也說:“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呼吸對歌唱的重要作用,當然,少兒聲樂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呼吸支撐之后,聲帶的負荷才會減輕,據筆者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今的少兒聲樂教學中,很多少兒聲樂學習者在學習時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呼吸訓練,孩童不懂得如何正確的運用氣息來歌唱是導致孩子聲帶出現(xiàn)病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作為專業(yè)的聲樂教師,第一堂課就該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進行吸氣,并且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強調鞏固,幫助孩子形成一個正確的呼吸習慣。筆者認為少兒聲樂教學的呼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二)慢吸慢呼
單調的講述理論知識,對少兒聲樂教學來說收效甚微,由于心智還沒有發(fā)展成熟,孩子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想讓孩子理智的進行歌唱 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不會像成人一樣清楚的知道“這句該怎么運用氣息”“這句我需要什么用到什么共鳴”“這個高音我該如何用氣息進行支撐”,所以,成人式的聲樂教學并不適合少兒聲樂教學。少兒聲樂教學中氣息的慢吸慢呼可以放在一些節(jié)奏慢的練聲曲中用“a”母音或“u”母音進行訓練,例如:
?? 1——∣2——∣3——∣2——∣1——‖
a
U
2.快吸快呼
通過一些簡單的練聲曲,逐漸增強少兒腹內橫膈膜對氣息的控制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運用氣息進行歌唱的良好習慣。氣息的“快吸快呼”可以通過跳音練習用“ha”來加以訓練。
?? 1 2 3∣3 2 1∣1 2 3∣3 2 1‖
ha
(二)發(fā)聲
聲樂依靠聲音來傳播音樂,優(yōu)美的音色是聲樂表達的輥間,要想獲得良好的聲音除了懂得正確的運用氣息以外,筆者認為還需要注意的以下幾個方面。
1.站姿
良好的站姿是孩子舞臺表演時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演唱時自然站立,身體放松的同時重心前移,手臂與身體分離放在身體兩側,雙腳并攏,面帶微笑,目視前方。正確的站姿,既可以讓孩子獲得良好的聲音,又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臺風,站上舞臺時孩子會更加自信。
2.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
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是極強的,初學聲樂的孩子是沒有聲音概念的。在孩子學習聲樂的第一堂課,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唱的比較規(guī)范的音頻,讓初學者在腦子里對正確的聲音先有一個大體的概念,在后面的授課過程中逐步引導孩子們認識什么樣的聲音是優(yōu)美的,什么樣的聲音是“擠的、卡的”不優(yōu)美的。在有了正確的聲音概念之后再運用一定的方法去改變孩子的發(fā)聲狀態(tài)。例如用聞花香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深吸氣的感覺,用哼鳴練習來幫助孩子獲得頭腔共鳴;用打哈欠的方法尋找正確的口腔打開狀態(tài);用微笑的方法體會聲音的高位置。少兒的聲帶尚處于不成熟階段,聲帶又嫩又薄,如果不多想一些孩童能夠理解的方法加以訓練,很容易對聲帶造成傷害。
3.音準訓練
歌唱的準確性體現(xiàn)在“節(jié)奏準確、音高準確”兩個方面,對音準的訓練就是對準確“音高”的訓練。在眾多的學習聲樂的孩童中,不乏有先天音準就很好的孩子,但更多的孩子需要對其音準進行后天的培養(yǎng),音準訓練是任何一個聲樂教師都不該回避的問題。在平時的交流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在教唱少兒時,不太注意音樂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只簡單地把一首歌教會就寥寥收場。音準的訓練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技術訓練,是少兒聲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針對音準訓練這一問題,授課教師可以在每次聲樂課練聲之后抽出五分鐘的時間在鋼琴上隨機彈奏音讓孩子們來模唱,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基本上是唱不準這些音的,但是時間一久教師就會很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進步;另外一個辦法是在每次上課的時候,可以教唱或者聽唱簡單的歌曲兩到三分鐘,然后讓孩子哼唱旋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聽歌的興趣,又增加了孩子的音樂記憶能力,在后期學習中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音樂感知的培養(yǎng)
聲樂通過聲音將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傳達給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少兒聲樂的培訓必須奔著這個目標而去,對音樂作品沒有理解的孩子是無法準確表現(xiàn)作品的,因此,對孩童音樂感知的培養(yǎng)也是少兒聲樂培訓的重要課題。少兒聲樂作品,一般歌唱語言會比較淺顯精簡,容易被理解。在少兒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會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生的聲音的宏亮、動作、服裝的修飾上,表面文章非常精彩,以致于仔細聽小孩子演唱時毫無演唱情感可言,這是極其不可取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是教會孩子去試著理解作品,讓孩子反復的閱讀歌詞后試著說出他對音樂的理解,作為聲樂教師,一定要記著對音樂感知的培養(yǎng)是少兒聲樂訓練的最終目的。
三、掌握歌曲的風格
風格這一詞用在少兒聲樂教學中部分人會覺得有點早,但是仔細思考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北方蒙古族的小朋友在不理解曲子風格的情況下,選唱了一首西南地區(qū)貴州的侗族兒歌,如果不能區(qū)分這種曲子的風格的不同,那么演唱起來聲音就會與歌曲格格不入。因此,對歌曲風格的把握該是孩子從小就得訓練的事。合格的聲樂教師應該在學習者理解了曲子的內容情感之后連并作品的風格一起講解學習,如果有條件可以組織學習者多聽多欣賞不同風格、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少兒聲樂作品,在補充欣賞了大量原始知識儲備后,孩子會在以后的學習中不自覺地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稍加提示提醒后,孩子們就能對所學知識加以提取運用 。
綜上所述,孩子們的歌聲是美妙的,純凈的,應在正確的道路上加以指引,萬不能急功近利,聲樂訓練是一個漫長復雜的訓練過程,又快又好又響的思想不能運用在少兒聲樂教學中,尊重孩子們的學習和身體成長規(guī)律,因材施教,制定好適合每個孩子的教學思路,讓孩子們的美妙歌聲慢慢綻放。
參考文獻
[1]邱彥紅.論少兒聲樂有效教學[J].成功(教育),2009(5).
[2]王雷.兒童聲樂演唱的開發(fā)和利用訓練[J].音樂生活,2009(5).
作者簡介:張祖云(1983—),女,碩士研究生,凱里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