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西洋管樂的樂器種類較多,每一種樂器都具有十分顯著的特色,如果能諸多種類的管樂器合奏,必然能夠為聽眾呈現(xiàn)出十分優(yōu)美的樂曲。但是進行管樂合奏,不僅需要對每一個類型的樂器聲音特色進行深入了解,還必須保持其音色的均衡,所以需要演奏者具有扎實的演奏基本功以及深入的合作意識。因此對西洋管樂合奏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能夠促使西洋管樂合奏教學的效果得到提高。
【關鍵詞】西洋管樂;合奏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J62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西洋管樂合奏教學是當前各個院校中進行教學的重點之一,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教學主要可以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理論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對樂器的演奏方法以及發(fā)音特點進行了解,實踐教學則是根據(jù)曲目要求將樂器分成不同的聲部,并對學生進行合奏訓練。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進行充分結合,使學生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并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最終實現(xiàn)提高西洋管樂合奏教學效果的教學目的。
一、西洋管樂合奏教學活動實施的必要性
(一)促進我國管樂發(fā)展
當今我國經(jīng)濟得到高速發(fā)展,在物質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對精神文明具有了越來越強烈的追求。雖然西洋管樂在我國的發(fā)展時間相對較短,但是因為其自身具有顯著的特色,目前已經(jīng)獲得了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重視,以此為基礎,對西洋管樂合奏教學進行完善,有利于促進我國管樂的發(fā)展。
(二)滿足我國教學要求
西洋管樂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的文化產(chǎn)業(yè),所以各教學階段對于西洋管樂人才的培養(yǎng)重視程度得到了提高,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西洋管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以及師資力量不充足等情況,導致學生的西洋管樂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提高。但是在此情況下,可以采用合作式的教學手段,不僅便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還能夠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默契度。
(三)激發(fā)學生演奏欲望
西洋管樂合奏教學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反應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進行考驗,并且,為了豐富音樂的形象和內容,每一位表演者都應從作品中感受其蘊意。以此為基礎,在進行西洋管樂合奏的過程中,每一名表演者均應具有各自的表演風格,從而提升表演者對于自我演奏成果的感受,最終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演奏欲望的目的。
(四)提升學生集體觀念
要想保障西洋管樂合奏演奏成功,就必須提升表演者之間的默契程度,要求全部表演者能夠對演奏要求、注意事項、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目的完全的了解和掌握。在進行西洋管樂演奏的過程當中,每一名演奏者都應用心對演奏意圖進行體會,并與集體之間進行積極配合,以促使情感表達更加完整。在表演者對西洋管樂合奏進行學習、練習時,能夠齊心協(xié)力為共同的目標進行努力,在此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形成良好的集體觀念。
二、西洋管樂合奏教學問題
(一)基礎的扎實程度
在對音樂進行演奏的過程中,不同的曲目具有不同的編配方式以及不同的曲調,并且雖然對于不同的音樂在合奏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差異性,但從事實上來看,各種類型的樂器在演奏方式以及演奏技巧方面卻是“萬變不離其宗”,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帶領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強化學生的基本功,及時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保障學生能夠自始至終按照規(guī)范的動作對其進行演奏。另外,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對教學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以及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起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同時提升學生對于學習和練習的興趣,并強化學生自主練習的自覺性。除以上之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呼吸方法進行練習,只有保障平穩(wěn)、綿長的呼吸,才能夠演奏出慷慨、動聽的音樂。將以上各項做為基礎勤加練習,假以時日,學生必然能夠形成良好的演奏習慣,并對西洋管樂合奏產(chǎn)生獨到的見解,從而更加有利于西洋管樂合奏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二)良好的合作意識
對于“合奏”作來說,演奏者之間的合作水平十分關鍵,演奏者要能夠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和默契的配合。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合理掩飾單獨樂器的個性,而突出整個聲部的聲音,以促使合作的效果更加良好。當今,教育普遍提倡進行良性競爭,導致學生的合作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也就極易出現(xiàn)合作效果不理想的情況。針對此情況,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有效的合作平臺,增加學生的演奏鍛煉機會,并提升學生的默契程度,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逐個停止演奏,對其他學生的演奏方法進行觀察和對演奏的聲音進行聆聽,使學生能夠深刻意識到集體力量的重要性。
在對西洋管樂進行演奏過程中,受到學生生理問題或心理問題的影響,均有可能導致存在“不合群”的聲音。其中生理問題主要指學生的樂感較差,演奏時難以將自身演奏的音調控制在與其他同學的同一水平上,心理問題則主要指學生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力,故意導致“不合群”的聲音出現(xiàn),針對以上問題,教師應積極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觀察,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三)均衡整體音色
在對西洋管樂合奏進行演奏的過程中,需要保持鮮明的節(jié)奏,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促使學生對合奏保持相應的熱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既需保障避免出現(xiàn)學生演奏隨波逐流的情況,也需要避免學生對自我進行過度的展示,以防止因為個別學生的原因導致整體的演奏效果受到破壞。在西洋管樂合奏過程中,指揮能夠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有利于促使演奏者既能夠對自身的表達欲望進行有效滿足,又能夠將整體演奏效果提高,所以要求指揮者能夠對每一名樂手的演奏習慣進行了解,并逐漸達成共識,以提升西洋管樂合奏效果。
(四)了解各聲部樂器
雖然各個類型樂器進行單獨演奏相對較為簡單,但將其分為多個聲部進行合作之后,復雜性便會得到顯著的體現(xiàn)。所以對于西洋管樂合奏,只有每一個種類的樂器保持在一定的數(shù)量上,才能夠有效提升合奏的表現(xiàn)力,所以需要教師能夠對全部樂器以及各個聲部具有深入的理解,并指導學生通過練習來了解各個樂器以及各個聲部之間的差異,以促使西洋管樂合奏的平衡度得到提高。并且,在管樂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有部分曲目的速度變化較大、強弱對比較大,所以要求演奏者的應變能力進一步提高,并能夠時刻與指揮進行溝通交流,以保障演奏順利良好地完成。
三、結束語
進行西洋管樂合奏教學,其中難點主要在于學生的基本功以及默契程度,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以保障學生的演奏水平,能夠在長期不間斷的訓練中逐漸得到提高,教師應該注重對同一聲部、不同聲部演奏者之間的默契程度以及演奏者與指揮之間的默契程度進行培養(yǎng),以保障合作過程中聲音變化以及力度變化更加平穩(wěn)和諧。管樂合奏訓練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身也應堅持進行學習,積極促使自身的演奏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促使學生的演奏水平能夠不斷得到提高,最終實現(xiàn)西洋管樂合奏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海嬰.關于西洋管樂合奏課課程建設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37(13):209.
[2]李振奇.西洋管樂合奏教學問題分析[J].北方音樂, 2016,36(8):128.
[3]劉天宇.簡析西洋管樂合奏教學問題[J].黃河之聲, 2018(16):92.
[4]劉旭.綜合性大學音樂表演專業(yè)合奏課課程探討[J].青春歲月,2018(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