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鵬
摘?要:縣級媒體處于“四級辦臺”最基層,也是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跟黨和政府各部門的工作緊密聯(lián)系和相互配合,搭建起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橋梁,縣級媒體最接近基層,一方面?zhèn)鬟f黨和國家的聲音,另一方面反映人民的呼聲,肩負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責任,在基層輿論陣地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關鍵詞:融媒體?建設?突破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提出了今后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發(fā)展方向。
2018年,部分省份率先推進縣級媒體整合,融合的進程處在領先地位,浙江、湖南、四川、河南等縣級融媒體中心已經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形成了如“長興模式”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模式,2018年7月21日,海淀區(qū)融媒體中心的成功掛牌,標志著北京16個區(qū)級融媒體中心全部建設完成,成為全國融媒體中心率先實現全覆蓋的省級行政區(qū)。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制度需加大機制改革,打破事業(yè)單位考核機制
整合縣報社、縣廣播電臺、縣電視臺等單位機制,理清各種人事關系,使其發(fā)展成為縣級媒體中心??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一定要轉變事業(yè)單位的用人機制,打破傳統(tǒng)“大鍋飯”的制度,把工作細化、量化,強化考核,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縣級融媒體中心更高效地開展工作,但是,這種機制的執(zhí)行,會觸動部分人員的切身利益,實現起來困難重重。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投入大,需多方面財力支持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前期建設資金需求量大,后期的設備維護成本、運行和服務成本,也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做支撐,但是當下,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都是入不敷出的運營狀況,復制大型傳媒集團“中央廚房”式的媒體融合方式,單單依靠財政投入來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是非常困難的。
(三)新興媒體從業(yè)人員匱乏,編制不足,技術性、專業(yè)性人才缺乏
縣級融媒體中心“一次采集、多種產品、多媒體傳播和多終端評估”的傳播模式,要求從業(yè)人員更要具備高能力,新聞宣傳的策劃、新聞信息的采集、生產和傳播,更需要一專多能的人才,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游刃有余。移動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的傳播趨勢,更是離不開技術人才的全力支持。在新時期,媒體的深度融合發(fā)展與人才隊伍建設是密不可分的,需要擁有前沿傳媒理念的先導型人才、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和“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四)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內容創(chuàng)新力度薄弱
融媒體中心是媒體的深度融合,不是產品的搬運和嫁接。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盲目跟進新媒體傳播,但在內容方面就是做個搬運工,在形式上與新媒體傳播不匹配,通過轉發(fā)、轉載的內容較多,原創(chuàng)產品非常少。很多內容不接地氣,難以和基層受眾結合起來,產品難以被大家接受,點擊率不高。
(五)縣級融媒體中心產品競爭力小,傳播途徑受阻
當前,新興媒體快速崛起,海量的觸摸屏信息推送給受眾,讓大家應接不暇,更是讓大家不知如何選擇哪一款APP,這樣給縣級融媒體中心APP推廣帶來了難度,下載、注冊,一系列的操作讓受眾選擇了放棄,只有通過行政手段和融媒體工作人員的推廣宣傳。
三、突破方向
(一)完善薪酬體系,提高從業(yè)人員主觀能動性
融媒體中心應該從增加工作人員的收入、提高榮譽感著手,增強工作人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深化全員績效考核管理工作,完善用人機制和薪酬激勵制度,通過推動用人機制,激發(fā)內部活力。對在編、不在編工作人員要一視同仁,要確保做到同崗同責、同工同酬、優(yōu)勞優(yōu)酬的原則,實施全員績效考核制度,解決酬薪與效率不匹配的問題。積極實行中層干部競聘制度,實施雙向選擇,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讓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二)突出移動優(yōu)先,增強競爭力
站在輿論場和輿情空間最前沿的始終是縣級融媒體平臺,要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積極參與社會討論,主動引導輿論,穩(wěn)控群眾情緒。要把當前移動終端作為社會輿論的第一現場,突出移動傳播,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抖音、快手等融媒體平臺,與社會公眾直接面對面地進行溝通,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事發(fā)現場,并在第一時間把真相報道出去,提高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能力。
(三)突出定位,打造輿論新平臺
縣級媒體中心的建設不僅要從傳統(tǒng)媒體本身來看,更要跳出媒體之外看融合,要把縣級媒體中心與省級融合技術平臺搭建成全新的融媒體平臺,傳統(tǒng)媒體要摒棄之前的舊觀念,在融合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選擇最適合的建設方式,包括自建融媒體平臺、共建融媒體平臺和入駐省市或中央融媒體平臺。同時,基于融合平臺探索流程再造,嵌入大平臺,積極服務城市管理,發(fā)揮融媒體平臺在社會服務的作用,構建“互聯(lián)網+媒體+智慧政務+政府數據公開+智慧城市運營”的新型智能媒體平臺,再利用自身所具備的制度優(yōu)勢,挖掘更好、更多的優(yōu)質資源,然后把這些優(yōu)質資源轉化為治國理政的新能力,構建好參與社會治理的新平臺。
(四)深耕優(yōu)質內容,增強本土內容
在客觀上,管理體制和硬件設施制約了縣級媒體的轉型升級,在主觀上,經營理念和領導團隊的缺位制約了其發(fā)展愿景。隨著互聯(lián)網進入下半場,人口紅利減退,市場化新媒體逐漸開辟下沉市場搶占用戶,縣級媒體未來發(fā)展將會面臨更大的阻力,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huán)境下,縣級媒體要尋求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樹立“圍繞用戶服務”的發(fā)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用互聯(lián)網思維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最終目標是提升用戶體驗,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打造成本地知名的媒體品牌,深度挖掘優(yōu)質內容領域,創(chuàng)新和豐富傳播手段,利用短視頻等可視化的表現形式,把內容優(yōu)勢轉化為傳播優(yōu)勢。
四、結語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分步完善,不能夠一蹴而就,需要把握好正確的方向和重點,與此同時,還要鞏固和壯大縣級融媒體主流輿論陣地作用,提升融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加強風險管控力度??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著重做好“最后一公里”文章,打通媒體融合、連接群眾以及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把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讓黨的聲音傳播得更廣、更深入。
參考文獻
[1]楊志國.融媒體中心在縣級臺如何發(fā)展[J].科技傳播,2017(23):59—60.
[2]羅小布.“平臺”才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未來(上)[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8(10):26—31.
[3]官華.縣級臺與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初級階段的實踐與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7(7):182—183.
[4]沙垚.審時度勢謀發(fā)展 媒體融合縱深行——縣級媒體融合發(fā)展與加強基層主流輿論陣地建設論壇會議綜述[J].傳媒,2018(17):61—63.
[5]陳愛民.縣級廣播電臺在融媒體時代的創(chuàng)新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0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