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鷹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指出,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分為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四個方面。高中英語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調整,讓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上落地生根。文學作品的閱讀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文學既是閱讀材料中的精華,也是人類共同的思想財富。在高中階段有效開展文學作品閱讀,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更能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體現(xiàn)學科育人理念,彰顯學科育人功能,從而為培育“全面而和諧的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1.借力“持續(xù)默讀”,提升學生自主閱讀效能
文學閱讀更多的一種無聲的、自覺的、潛意識的輸入,通過持續(xù)的默讀,學生的思維才能和語言、文化融為一體,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效能。持續(xù)閱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SSR)是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佛蒙特大學教師萊曼·悅·享特提出的,之后在美國其他地區(qū)得到實踐性驗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國內,大量的持續(xù)默讀實驗也表明,SSR是提升學生文學閱讀實效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切合了學生的閱讀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學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閱讀、理解和消化,讓思維和背景知識與文學內在精華相融合,文學才能真正沉淀為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內化為閱讀品格。SSR有其先天的閱讀優(yōu)勢,學生幾乎是在無壓力、純自然狀態(tài)下的“素讀”,沒有做題的導向和評價的束縛,學生憑著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文學作品進行“主題探究”,這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并和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和精神的對話。
例如,在拓展閱讀課《The Little Prince》的課堂中,筆者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的三個階段來進行閱讀教學,完成閱讀任務,而是放手讓學生持續(xù)默讀二十分鐘,然后再回讀,并標出好詞、好句,同時劃出具有深層內涵的句子。在閱讀后,筆者讓學生進行閱讀分享活動,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提出自己的閱讀質疑,呈現(xiàn)自己的閱讀注解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耳濡目染,與作者進行深層次交流,與文本中的“the little king”進行多元化、多維度的互動,并借助語言進行思維的互動和靈魂的升華,從而品味文本內涵。可見,學生持續(xù)接觸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語言能力,更潛移默化地發(fā)展了思維品質。因此,持續(xù)的默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高雅的閱讀品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革新閱讀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
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英語教師要樹立新的語言觀和文學觀,革除舊有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興趣,精心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文學閱讀材料,并營造一個讓學生身心放松的閱讀環(huán)境,引導學生與文學作品和作者進行深度對話,不斷提升閱讀效率。其次,教師要以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英語閱讀理念來引導學生,如開展文學體驗閱讀“READ”模式(R=reading, E=exploring, A=assessing, D=developing)進行深度閱讀,該模式主張讓學生和文學作品進行深度對話,并對作品進行多元評價和解析,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大有裨益。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利用文學作品閱讀的平臺,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空間對文學作品進行理解、消化、吸收。同時教師也應和學生結成閱讀共同體,結合文學作品本身的特點,對作品進行鑒賞和質疑。
例如,在拓展閱讀課《百萬英鎊》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運用“READ”模式,先讓學生深度閱讀,感知文本內容,再探究文本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激活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對文本人物進行評價,從而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現(xiàn)實。這種文學作品閱讀模式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在閱讀中自發(fā)地將真善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植于心中。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恳粋€人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或觀點,這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生成性資源,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在二十一世紀,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已很有必要,教師要創(chuàng)新閱讀模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和評價的能力,助推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觀。
3.結合文化背景知識,提升學生人文品位
文學的背后是文化、思維和歷史。在文學閱讀中,高中英語教師要適時適度滲透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溝通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品位。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英語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文化的視角來理解文學作品,讓學生通過文學閱讀汲取中外文化精華,樹立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覺。學生學會用文化的眼光來閱讀文學作品,能培養(yǎng)包容的胸襟,教師要在閱讀實踐中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
例如,教師課前精選《老人與?!贰锻崴股倘恕贰逗啞邸返任幕蜌v史味較濃的文學作品,教師在導讀時介紹下時代和背景知識,讓學生結合時代語境,感悟西方文化,體會、領悟作品的人文內涵。接著,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關注中國文化,并引導學生比照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作品,讓學生對比和分析不同文化主題,樹立包容尊重的多元文化意識,從而增強高中生的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除此之外,經常閱讀這些文學作品還有助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最終成為全面而和諧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中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要貫徹落實學科育人這一核心要務。文學作品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大有裨益,它益智養(yǎng)心,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來說意義非同小可。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學生既可培養(yǎng)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發(fā)展思維品質,最終提升高中生的語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