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秋會
(河北省石家莊市武警總隊幼兒園,河北 石家莊050051)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苯處熞⒅嘏囵B(yǎng)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掌握事物特征與規(guī)律,促使幼兒好奇心與求知欲不斷增強。對幼兒自發(fā)性探究來說,往往顯得非常盲目,缺乏這點,這要求教師為他們傳授有效探究方法,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打牢基礎(chǔ)。
為了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經(jīng)驗,教師應該準備豐富的物質(zhì)材料,而不是簡單的為幼兒講解與演示,這樣幼兒的腦海中只能產(chǎn)生模糊的記憶。教師應該結(jié)合幼兒的特點,合理選用各種材料,能夠滿足幼兒學習特征,從而有效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材料不僅能夠增強幼兒探究的欲望,還能促使更好的認識周圍物質(zhì)世界。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時,要為幼兒準備充足材料,讓幼兒通過直接操作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例如:在《沉與浮》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各種鐵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紙制品、玻璃球和小石子等,引導幼兒動手做實驗,在豐富材料上有利于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在幼兒自主探究中,教師要注重觀察與傾聽,掌握他們的實際需求,及時提供指導與幫助,保證提升科學活動取得更大成效。
幼兒都有著一顆好奇的心理,利用新鮮事物能夠激發(fā)幼兒觀察與探索的欲望。在小學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活動室的自然角,為幼兒準備一些植物盆栽和小動物,并與他們一起探討植物與動物的在培養(yǎng)與飼養(yǎng)方法[1]。例如:在幼兒照料中有一條金魚死亡,教師可以據(jù)此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我們也經(jīng)常給小金魚喂食和換水,為什么它會突然死掉呢?”這樣就激起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教師的鼓勵與支持下,幼兒們都認真思考與分析,會說:“是不是小金魚對我們換的水不適應呢?”面對著幼兒的疑惑,教師要及時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并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換水喂食,通過轉(zhuǎn)變飼養(yǎng)方法,小金魚都活得非常健康,幼兒們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體驗。這樣讓幼兒有了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也為幼兒的觀察拓寬了空間,達到了科學教育活動的目的。
幼兒在參與科學活動以后,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還要在他們遇到問題與困惑以后及時提供指導,鼓勵幼兒運用掌握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解釋、猜想與判斷。這樣才能在各個角度進行探索,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到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有趣的磁鐵》科學活動中,磁鐵可以吸鐵的特性備受幼兒青睞,但是當幼兒在沒有看到磁鐵的時候,教師要解釋“一張紙可以貼在墻上的原因,桌子上鐵制玩具與汽車能夠移動的原因,以及如何讓桌子上的汽車動起來?”等。教師要讓幼兒認真記錄自己獲取的信息,逐步加深對事物本質(zhì)的理解,也順利掌握了磁鐵的性質(zhì)與特點,并明白其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用途。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究的欲望,樹立起自主教育觀,將幼兒主體作痛發(fā)揮出來,將學習主動權(quán)還給幼兒,不能對他們造成較大的約束。教師要多采取啟發(fā)、引導和鼓勵的方法,在開展科學活動時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確保幼兒可以根據(jù)自身興趣與意愿參與科學活動[2]。教師開展科學活動時,應鼓勵幼兒自己提出問題,并自主尋找解決對策,這樣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它們能吹出泡泡嗎》科學活動中,教師要提前將吸管、積木、鐵絲圈、毛管等材料準備好,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讓幼兒先認真觀察,并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思考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接下來教師指導幼兒自己動手實驗,逐一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幼兒在與材料的有效互動中,不僅掌握了答案,也實現(xiàn)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科學活動不僅內(nèi)容豐富,也新穎有趣,對幼兒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將科學的魅力充分體現(xiàn)出來,科學合理注重開展科學活動,注意調(diào)動幼兒的求知欲與好奇心,鼓勵幼兒自主探究與解決問題。這樣幼兒不僅可以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也提升了學習能力,掌握了自主探究的方法,有益于幼兒一生的成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