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香
(廣東省興寧市實驗學校 廣東 興寧 514500)
本人將根據我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小學速決教學生活化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三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開進行探索。
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僅僅是新課程的要求,其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1.1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對于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比較好奇,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特點,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我過去的教學經驗,當教授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關時,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效率會提升很多。在他們看來,這些數學知識是熟悉的,是可觸摸的,是實實在在有用的,心中自然就產生了積極探索和學習的興趣[1]。例如,如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數字編碼,這本身就是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實踐活動課。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進而學習數字、編碼的簡單應用方法。所以,我在課前要讓學生收集生活中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例如車牌號碼,開始上課之時,我讓學生拿出了收集到的車牌照片導入多媒體中,并引導學生觀察車牌中的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所有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認真觀察起車牌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得到了提高,當我講解這些車牌號碼的編碼規(guī)律時,學生很快就學會了。
1.2 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大都比較抽象,不管老師講解得如何清楚明白,只要學生不進行深入的思考,且在課后進行復習就會很快淡忘。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來就不好,很少會對枯燥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基本上也不會主動進行復習,以致小學的數學教學效率比較低。如果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改變,更多的結合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而不是完全側重于知識點的傳授,就可以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數學問題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1.3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校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通過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學會用數學知識來思考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甚至對學生的理想等關乎終生的人生觀,產生深遠的影響,幫助學生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例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常在寒假和暑假布置實踐作業(yè),讓學生收集生活中涉及數學知識的問題,并思考解決的辦法。
2.1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達到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教師想要達到新課改的要求,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讓原本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因此,老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盡量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他的一些生活情境相關時,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速度就會更快。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上冊《比例》時,首先道,“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關于比例的問題。”,然后我就用多媒體出示兩組比例:人的身高與腳底長的比例,拳頭一周的長度和腳底長度的比例,并讓學生觀察和思考。最終,我告訴他們,正常情況下人的身高和腳底長以及拳頭的周長存在著比例關系,當我們知道了這些知識后,如果想到商店買雙襪子,我們無需把鞋子脫了來試,而只要用自己的拳頭和襪子比一比就知道是否合適了。通過這個例子,我成功激發(fā)了學生對比例知識的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大都能集中精力聽講,積極學習與比例相關的知識。
2.2 使用多媒體進行生活化教學。事實上,將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進行課堂教學時更是如此。創(chuàng)造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情境,除了需要教師的精心思考外,還需要教學內容可以生活化,課堂知識和生活實踐一直都有明顯的界限,而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可以幫助打破這個界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多利用多媒體來輔助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2]。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數字編碼和比例教學中,我就是通過多媒體播放小車的車牌號碼照片,和通過軟件測量動畫中人體的身高和腳長等信息,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教學生活化。如果不使用多媒體教學,那么想要將這樣的教學內容生活化,會非常困難,畢竟我們很難將生活中的許多真實物品都搬到課堂上。
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總結一下在數學教學生活化中遇到的兩個典型問題,希望能夠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提供一定幫助。
3.1 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該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將教學生活化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但也是對許多教師的巨大挑戰(zhàn)。一些教師沒有理解教學生活化的內涵,以及一些教學內容的確很難被生活化,以致不少教師往往會創(chuàng)造一些沒有價值,無法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生活化情境,勉強使用游戲教學和故事教學,這使得數學課的生活情境成為了“形式”,并不能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例如,我遇到過教師在一節(jié)公開課教學中,課一開始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喜歡喜羊羊嗎?今天喜羊羊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學生聽完非常開心,興致很高,但是可后來的過程中卻令人感到乏味。因為整個課堂上,老師只是用喜羊羊的頭像伴隨著復習題、例題、練習題總結。教學的內容和老師創(chuàng)造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基本上沒有任何關系,這肯定不能算生活化教學。
3.2 脫離實際導致教學生活化不合理。這里的教學生活化不合理包括兩方面,一是生活化與教學目標不一致,或者關系不是很大。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數學知識的確難以進行生活化教學,如果強行進行生活化教學,就會導致達不到教學目標,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只能精心備課,努力去思考將教學合理生活化的辦法,如果實在做不到,那只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二是在生活化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實際條件,這里的實際條件課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會導致生活化不合理。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但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精心備課,充分考慮實際情況,使得生活化教學合理且高效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