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洪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qū)芝麻鎮(zhèn)中心幼兒園 貴州 遵義 563119)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以及各種非理性的競爭心理的影響,使得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嚴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發(fā)展,背離了幼兒正常的生長曲線,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中,筆者結合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探索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1.1 非理性競爭意識的影響。前面他們談到,在很多家長的心目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在選擇幼兒園的過程中,往往會比較關注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后所學習的內容;而幼兒園在招生的過程中,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在招生宣傳的過程中往往會盡可能地迎合家長的心理,并且在今后的幼兒教學中也盡可能地迎合家長的心理進行一些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在家長和幼兒園兩者之間這種非理性競爭意識的影響之下,幼兒教育小學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幼兒教育模式,這種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1.2 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影響。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良好的教學目的,需要幼兒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例如:幼兒教師要懂得各種游戲,能夠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做有趣的游戲;能夠教孩子畫畫、舞蹈等等,這些教學內容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比較有益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有些幼兒教師由于缺乏相應的教學技能,只能簡單地給孩子講解相關小學化的教學內容,忽視了幼兒教育娛樂性的教學要求。
1.3 公共的幼兒教育資源短缺。在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資源的分布存在著嚴重的城鄉(xiāng)差距,幼兒教育資源分布不均。例如:公共的幼兒教育資源短缺,從而使得很多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只能選擇一些私立的幼兒園,而私立幼兒園在教育上,往往不會嚴格遵守相關的幼兒教育規(guī)定,從而使得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難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其次,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qū),專業(yè)化的幼兒教師嚴重匱乏,學校只能臨時使用一些非專業(yè)的幼兒教師,從而使得幼兒教育的質量低下,教師只能簡單地教孩子一些算術方面的知識,從而使得幼兒教育小學化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教學趨勢。
2.1 充分尊重幼兒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營造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一般而言,3-6歲的孩子會接受幼兒教育。而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之下,很多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是不夠重視的。有些人認為:不過一個孩子,懂什么。其實,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思想。從心理學發(fā)展的教育,及時是一個嬰兒,都有自己相應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更甭談幼兒園的孩子了。這就要求教師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幼兒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通過積極的、合理的引導,確保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通過一些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尤其是對于一些“毛病”比較多的孩子,積極的鼓勵有利于他們獲取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盡可能地改變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這種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促進幼兒的“快樂成長”是極其有益的。
2.2 提供豐富的教學游戲。幼兒的天性就是玩。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良好的教學目的,促進幼兒的快樂成長,可以通過提供豐富的教學游戲的模式,實現幼兒教育之“快樂教學”目的。這就是傳說中的寓教于樂的教學。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改變傳統(tǒng)小學化式的幼兒教育,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鍛煉幼兒的思維、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在幼兒游戲教學的過程中,關鍵點在于教師要具備專業(yè)的幼兒教育本領,懂得這些有趣的教學游戲,并且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和幼兒一起做各種有趣的游戲,在引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一些正確的積極的引導,提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協作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2.3 重視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培養(yǎng),讓幼兒懂得關愛。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獨生子女家庭成長的孩子,由于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取了來自于家長的過度寵愛,使得部分孩子的性格存在著自私、偏執(zhí)的現象,合作能力可以發(fā),自私自利行為普遍。這樣的性格特征根本不利于幼兒今后的成長,因為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下,合作才是取勝的法寶。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關注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培養(yǎng),通過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在和他人分享和合作的過程中感覺到合作的樂趣,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并在關愛別人的過程中獲取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2.4 充分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幼兒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孩子的思維和想象力,并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在一次幼兒教育活動上,教師設計了一個教學主題:讓幼兒利用一些吃剩的水果,做“水果拼盤”。教師在進行這個教學活動和教學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首先將孩子分成幾個合作小組,并對學生做這個水果拼盤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提示,然后讓學生自主動手。孩子們簡直是不亦樂乎,一會功夫,各種有趣的拼盤成品就已經做好了,有做成一朵小花的,有做成各種圖案和形狀的,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完全符合孩子的天性。通過這個教學活動,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避免小學化式的教育,而應當通過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達到“快樂教學”的目的,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