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偉
(中國美術學院公共體育部 浙江 杭州 310000)
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將于2022年舉行。從中國舉辦體育賽事的歷史來看,“辦好一次賽,激活一座城”已成為鮮明的事實,隨著亞運會的舉辦,相信杭州除了城市面貌嶄然一新外,市區(qū)的體育設施將會進一步的完善,全民健身的賽事、場地也會越來越多。亞運會帶來的體育理念在全城上下的宣揚必將會影響到杭州每個市民,市民將會充分體會到亞運會帶來的體育紅利,因此,舉辦一屆亞運會,對在杭高校體育部門提升高校體育社會化也是千載難逢的契機。
體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具有極強的社會化,高校體育社會化就是將高校體育納入社會發(fā)展的軌道,發(fā)揮其對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促進作用,高校體育社會化不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發(fā)展趨勢[1]。顯而易見,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知名大學相比,我國普通高校體育社會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受國情所限,前期我國高校體育基本上以滿足自己學校的教學訓練為主,注重的是讓學生掌握兩項體育技能,是在單一學科領域中培養(yǎng),其教學內容框架形成了一般體育理論基礎薄弱、知識面和專業(yè)面十分狹窄的體系,并沒有站在更高的層面去考慮,所以有意識推行體育社會化的動力不足、時間不長。同時,因為高校體育經費僅限于國家的投入,社會的贊助少之又少,導致經費嚴重不足,場館建設投入不足,設備陳舊、缺乏,高校目前所擁有的場館與學生數(shù)的比例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勉強滿足高校自身的體育教學,但嚴重影響為大眾健身服務。因此,在杭高校應充分抓住杭州亞運會的契機,融入進去,合作雙贏,推動高校體育社會化。
高校體育社會化主要指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社會化,在空間上融入社會體育范疇,在時間上結合終身體育范疇,把培養(yǎng)高水平競技人才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塔基和塔尖結合,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后的體育終身意識和推動體育發(fā)展的能力,為我國全民健身和高水平競技體育服務。
在亞運會的背景下,亞運會定會在杭州掀起新一波的健身運動高潮,亞運會必將留下一流的硬件設施和優(yōu)質齊全的軟件設備。高校既然是為社會培養(yǎng)棟梁之才,那么學校體育教學就要與時俱進,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畢業(yè)后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考慮大學期間的學習,其次要著眼于未來,堅持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秉承學以致用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專多能,扭轉學生的思想,宣揚新的理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健身意識、健身能力和健身習慣為目的,重點發(fā)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高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內容、形式的社會化,讓學生融入進去,化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的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才能與全民健身計劃相適應。
1.1 在杭高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內容、形式的社會化。體育教學中堅持與社會體育接軌,讓學生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在體育教學中大力推行學以致用的原則,一方面教學內容與中小學體育進行銜接,另一方面與大學特點相結合,但課程的設置應堅持面向社會大眾體育,讓學生在學習體育時與自己的專業(yè)結合,應掌握一到兩項大眾體育健身技能,從業(yè)后可以有效地滿足社會體育的需求,大力推動體育的社會化,并不僅僅時體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來推動,有不同專業(yè)的人才來參與。
近幾年來俱樂部制的體育教學模式被高校廣泛接受,有的高校已經采用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自主選擇上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三自主模式,這種形式若參與其中的大學生能夠掌握其運行方式,畢業(yè)后就可以充分響應人們社會體育的強烈需要,可有效推進體育社會化。
1.2 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只有學生自己產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習慣才能促進人的社會化。因此,在杭高校應結合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和運動習慣的形成高度重視,這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教學內容必須不斷進行改革,在觀念上要加強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yǎng);在教學內容上要選擇適宜從事終身體育和提高生存能力的運動項目,并以發(fā)展個性的項目為主,這樣有利于學生畢業(yè)走向社會時能夠因地制宜地進行長期鍛煉。
2.1 高校具有一支素質高、業(yè)務精、受過良好訓練的專業(yè)老師隊伍。隨著亞運會的臨近和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日益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師具有職稱高、專業(yè)全、裁判級別高、在社會上體育兼職多的優(yōu)勢,若能充分挖掘這一群體的潛力,通過政策的引導,讓其承擔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雙重任務,成為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有力溝通者和倡導者,使這一群體積極參與推進高校體育的社會化,可以有效地彌補人才的缺口。
2.2 高校擁有一大批一流的體育場館和器材設施。舉辦亞運會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搭臺唱戲,更重要的推進杭州全民健身的大力開展,而目前我國開展社區(qū)體育活動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社區(qū)公共體育設施匱乏。各高等院校,尤其是體育院校的場地設施狀況更為良好,若能有效地開發(fā)學校的這些場地設施,使其成為杭州大眾體育活動的主要載體,無疑可以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保障。
在互聯(lián)網的推動下,信息整合得到極大的進步,在高校進行體育社會化和有償教學服務的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首先面向大學生進行開放,他們消費能力強,思想前衛(wèi),接受新鮮事物強,對健身有時尚追求,吸引他們中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鍛煉、娛樂。同時,以點帶面,慢慢推動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有機結合,使高校體育場館在完成教學、訓練基礎上成為社會性的場館,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兩大突破,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
目前在杭高校獲批教育部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7所高校,這是我國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人才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措施。這些條件使在杭高校承辦賽事、推動競技體育社會化存在很多優(yōu)勢。
3.1 體教互利優(yōu)勢。高水平運動隊的大學生在專業(yè)上已經有所成績,在大學就讀文化課可以有效促進他們的就業(yè),也可以更好地發(fā)揮體育專業(yè)的特長,在某種程度上文化學習又可以推動競技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他們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可以拿到其他專業(yè)的學位,一專多能,運動員畢業(yè)后能很好的融入到社會,可以成為體育社會化的有生力量。
3.2 科研優(yōu)勢。競技訓練越來越需要科學技術的加持和滲透,如今在競技運動訓練、比賽、決策、管理、科研等各個范圍內現(xiàn)代科技成果已被廣泛的應用,競技體育已成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高校整體強大的科研力量,若能充分利用亞運會的機遇,各個專業(yè)投入進來,可以有力保證學生們在訓練質量事半功倍。但同時應看到高校辦競技體育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練員隊伍缺乏經驗,辦隊經費不足,學習和訓練存在矛盾,生源渠道的問題,必須走競技體育社會化的道路來克服,通過不斷融入社會體育化大潮,促進高校競技體育納入競技體育主流的步伐,引入社會化管理,實行專家管理、協(xié)調好各方關系,以利提高競技水平。在杭高校競技體育在依靠投入提高競技水平的基礎上,應多吸取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面向市場,尋求產業(yè)化道路。
在杭高校要充分利用杭州承辦亞運會的機會,促進體育社會化發(fā)展,要注意完善內部教育體制,加強對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積極融入到社會中去。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使之對外開放,同社區(qū)體育設施共同構建社會主義新形式下的社會體育資源體系。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資源優(yōu)勢,加速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yǎng),是新形式下社區(qū)與高校發(fā)展的共同需要。高校競技體育在依靠投入提高競技水平的基礎上,應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面向市場,尋求產業(yè)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