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慧
(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甘肅武威 733103)
小說的最大特點是內容經(jīng)典豐富而且文學性價值比較高,與其他文學形式相比,小說更加受到高中生的歡迎[1]。高中語文小說教學可以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及三觀意識,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講解小說每個段落的主要內容,重視向學生傳授閱讀寫作技巧,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小說鑒賞能力,沒有關注學生對小說呈現(xiàn)出的一系列想法和情感,導致學生對小說的關注度較低,長此以往將使學生對小說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尊重每位學生的小說文本解讀方式,鼓勵他們對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敘述視角發(fā)表更多的看法。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提高語文小說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少高中語文教師都會把教學重點放在講解小說的三要素上,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忽視了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導致原本生動有趣的故事變得乏味,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到限制[2]。
小說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載體,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展現(xiàn)文學性色彩。教師需要生動講解文學作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及三觀意識,全面地發(fā)揮小說文學的教育功能。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體現(xiàn)小說的文學性特征。
小說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的刻畫通常來自作者的真實生活,每個小說主人公所處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往往會受到風俗習慣和倫理道德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不同的為人處事態(tài)度。語文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小說的時代背景和表現(xiàn)形式進行全面分析,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寫作方式,正確審視當時的社會思想,使學生理解作者的真實寫作意圖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善惡美丑的判斷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及藝術審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的社會環(huán)境描寫,使學生從中了解作品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與社會環(huán)境有著直接聯(lián)系。
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展至今,一直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應該提前為學生講解小說的人物形象、事件發(fā)生的地點、故事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喜好來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相應的問題來了解小說的內容。
例如,教師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林黛玉進賈府的視頻,讓學生深入觀察林黛玉的登場身份、文化修養(yǎng)、性格特征等方面,然后提出以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第一,林黛玉初次到賈府看到了什么?第二,為什么她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說明了她是怎樣的人?當學生正確認識林黛玉這一人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個視角討論王熙鳳這一人物,如王熙鳳的出場方式及穿著和林黛玉有什么不同之處。這能讓學生了解王熙鳳雖然是一個圓潤世故而且心機比較深的人,但也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再如,教師講完《祝福》一課后,可以為學生講解魯迅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藥》,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革命者的鮮血會成為治病的藥?這一問題可以觸及學生的心靈,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的情感內涵比較難把握,尤其是一些主旨比較深的作品,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這需要教師合理地應用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角色演繹的方式,由淺入深地表達小說中人物語言情感的變化、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層次內涵。
例如,魯迅的《祝?!芬晃囊韵榱稚┑谋瘧K遭遇為主線,描繪了不同階層的人對待祥林嫂的方式,如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讓她生存的信心徹底毀滅;柳媽是個吃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視為不貞的人加以奚落;“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但又軟弱無能,無力幫助祥林嫂;四嬸只是看祥林嫂能干,把她當工具一樣使用,并沒有把她當人看……為了讓學生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社會矛盾,以及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故事內容進行話劇表演,讓他們通過表演去感受不同人物的心理特點、思想情感、性格特征等,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
語文教材中的小說大部分都經(jīng)過精簡,很多是將最精彩的內容以節(jié)選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其他部分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整地閱讀教材中的小說。教師可以把其當作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小說作品的藝術內涵。當學生學習完每篇小說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小說進行評論,可以通過書面形式表達并與全班同學分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適當?shù)母木幓蚶m(xù)寫,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目的。
綜上所述,開展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信息捕捉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藝術鑒賞能力、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小說教學的目標,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并從中探索出更多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別具一格的小說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