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wèi)東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外山中心小學 福建 永春 362600)
小學生初學寫作,生活閱歷淺對周圍事物了解很少,就像剛學步的孩子,老師要像父母那樣呵護孩子,孩子們通過加強寫作基本功的訓練,增強學生自身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會慢慢地學會作文,也都愿意寫作文了,讓學生快樂寫作,讓學生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已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無米下鍋”、“談文色變”的現(xiàn)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確實抓好小學生寫作基本功的訓練。本文就從以下4個方面的強化訓練入手,談談本人膚淺的體會。
作文的內容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習作是觀察生活的反映。不少學生開始寫作文時就搖頭嘆息,有的學生甚至希望老師能提示一下作文的“眼”。其實,作文的“眼”是作文的中心就在作文題目中。命題作文的題目,往往是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概括反映,它對文章的內容形式起規(guī)定和限制作用。找到了中心的“眼”,作文就不會犯大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比缱寣W生完成一道作文題《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最難忘”就是寫作中心,然后就“事”、“一件”展開描述,要選擇好寫作素材并能突出難忘的事情;又如《暑假見聞》,“見聞”就是本文的中心。而見聞,不是記流水帳的有聞必錄,而是記述有重大意義的新聞,要選擇比較有意義的事情,能反映時代的精神風貌,同時要求時間是在暑假里。
總之,只要針對作文題目進行一番認真的研究仔細地推敲就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作文題中的“眼”,進而寫出好文章來。
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可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寫一篇文章,一定要深思熟慮,對所搜集的材料進行一番比較、鑒定,篩選,選出一些最具有說服力的、最具有感染力的材料。例如,布置的作文題目是《記一件最難忘的事》,學生所搜集的材料有:
(1)“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全班同學去云河谷景區(qū)游玩。
(2)我在家里經(jīng)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3)星期天,我們全家一起觀看電影。
(4)老師經(jīng)常利用課后時間給差生補課。
(5)星期一,我沒有帶雨傘老師護送我回家,為了不讓我淋濕老師總是給我遮住,到家后我發(fā)現(xiàn)老師全身濕透了。
(6)一天早晨我和小敏一起在村里的小公園散步。
以上所搜集的材料,是否符號題意呢?老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對照題目說說自己的看法。經(jīng)過討論引導,大家認識到:材料(1)是活動,不是事;材料(2)、(4)明顯不符題意;材料(3)、(6)雖然是寫事,但很平常并不難忘;只有材料(5)符合題目要求的“最難忘”、“事”、“一件”,在明確題意之后,學會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緊扣中心,突出中心列好作文提綱,運用準確的語言寫出一篇深刻、真實、新穎的文章。
巧妙布局的訓練就是文章的結構。組織結構就是在上面所談的兩個寫作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的,習作的謀篇布局要能夠吸引讀者,貴在于巧設計巧妙安排,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切忌拖泥帶水,要使閱卷老師對我們想說什么內容,一目了然。比如對于一篇記敘文,一般寫作要求有“六要素”。根據(jù)這個特點和規(guī)律,讓學生按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而不是雜亂無章。因此,需對一篇文章反復進行排列,在寫作之前要養(yǎng)成先列寫作提綱,然后再行文的好習慣。例如教給學生觀察方法指導學生按觀察順序來寫。
(1)觀察外形。
(2)觀察內部。
(3)引起聯(lián)想。
通過有意識的強化訓練,學生習作就條理清晰,思路明朗。
如果一篇文章雖有一副好的骨架,卻形貌不豐,缺少血肉,依然無法吸引人??v觀小學生失敗之作,多為詞語貧乏,句法呆板,文句啰嗦。如何提高文字表達能力,豐富語言的魅力呢?這就拘于早日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多積累?!叭浑x手、曲不離口”,我們應把平常所見到、聽到的優(yōu)美詞、句、段落等作逐一加以記錄、整理。我們要求每一位同學都備有《集錦簿》一本,專門用來收集優(yōu)美詞句等?!胺彩沦F在堅持”,通過多種途徑觀察生活,獲取并積累寫作素材,要堅持做摘錄筆記,平時習慣寫小練筆日積月累,讓孩子們在寫作時感到“材”有源頭滾滾來,就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我們要把生活和作文聯(lián)系起來,學寫日記等方式多多練習,做自己要做的題目,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準確形象到生動,在反復的錘煉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久而久之,將會覺得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寫作文也是一種享受。做到了這幾點就可以寫出一篇規(guī)范、連貫、得體的好文章來。
總之,通過作文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寫作時要弄清怎樣審題立意選材以及謀篇布局等。當然,要讓學生寫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它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培養(yǎng)出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能力,才能在臨場發(fā)揮上以不變應萬變,做到心中有數(shù),成竹在胸,收到“下筆如有神”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