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小燕
在展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都覺得小學道德與法治比較枯燥乏味,缺乏參與的興趣。在教學中,筆者嘗試探究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力求選擇順應學生認知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智力,能增強學生參與興趣的教學策略,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充滿童趣,這樣就能讓學生激發(fā)參與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筆者在教學中嘗試組織學生展開各種有趣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互動中。這樣就能讓學生自主建構和應用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筆者常常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調(diào)查、合作探究等活動,讓學生能獲得共同進步。
在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喜與憂”的時候,筆者就鼓勵學生參與到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展開團隊合作調(diào)查的活動,嘗試了解一下這些年科學技術獲得了怎樣的發(fā)展,并思考它對人們帶來了怎樣的啟迪。如有學生在團隊合作中關注了智能軟件“阿爾法狗”,并提出它的出現(xiàn)給傳統(tǒng)圍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以后可能很多棋手都下不了棋了。但是也有學生提出了反對的意見,認為:“正如汽車的出現(xiàn)不能阻礙人們對于奔跑的追求一樣,智能軟件的出現(xiàn)只會提高棋手的素質。”更有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提出了創(chuàng)新觀點:“如果能將其預測功能運用在醫(yī)療方面,判斷癌細胞的轉移方向,那就對人類有很多的幫助啊。”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知識經(jīng)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筆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調(diào)動自己原有的經(jīng)驗,然后在活動中生成新的經(jīng)驗,這樣學生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教育游戲具有教育性和娛樂性并重的特點,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果能采用游戲加教學的模式,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筆者鼓勵學生參與到闖關游戲中,在游戲中將各種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融入到闖關的項目中,這樣學生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展開積極思考,進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
在指導學生學習“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這一課的時候,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自然資源分成哪些不同的種類,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資源。筆者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參加“奪寶奇兵”的活動,在學生的面前放置很多小旗幟,上面標注了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chǎn)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等各種資源,學生可以搶奪這些“資源”,并在成功搶奪后回答一個和該“資源”有關的小問題。如可以讓學生回答:“石油是取之不盡的嗎?石油資源還夠采集多少年的時間呢?”“如何保護森林資源?你有辦法防止森林火災的出現(xiàn)嗎?”將問題回答和游戲結合在一起,能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探究各種知識點。
轉變學習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小學生活潑好動,游戲教學法是一種順應學生童趣心理的教學策略。因此在教學中如果能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展開教學,則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各種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
整合資源也是一種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好方法,筆者在教學中融合了生命、健康心理、愛國主義等其他領域的知識,然后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這些知識點進行合理整合,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也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對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很大的好處。
在教授“金字塔下留個影”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將各種不同的資源融合到教學中。首先可以將民俗學、文化學的內(nèi)容融合到教學中,讓學生說說在埃及有哪些獨特的風俗,能否從金字塔中看到古埃及文化的特點。此外還可以將歷史學科融合進去,讓學生了解一下埃及的歷史是怎樣的。除了學科知識以外,還可以將生活知識融合到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安全地去外國旅游呢?”“在國外,如果信用卡丟了,你該怎么辦呢?”“如果在國外遇到迷路、遭遇歹徒等突發(fā)情況,你該如何自救呢?”“你知道如何購買火車票和飛機票嗎?”這些資源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將健康知識、安全知識和生活知識融合到了教學中。
在教學中除了可以將生活知識、健康心理、安全知識等整合進教學中,還可以將語文、歷史等其他的學科也整合到教學中。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符合童趣的教學策略之一。
童趣課堂指的是順應學生身心特點,從兒童觀察生活的視角出發(fā),讓學生能在課堂中更好地感受真實生活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運用童趣教學法,構筑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提高學習能力,感受到學習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