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沖
(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福建福州 350013)
終身學習是現代人應具備的能力之一,中小學教師作為實施課堂教學的主導人物,在知識大爆炸時代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素養(yǎng),應對新時代、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由于信息技術與網絡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推動知識更新加速,教育技術日新月異,從學科教學到教師研修方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人類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便捷、多樣,通過互聯網絡搭建的研修工作坊能夠解決以往教師在研訓中的難題,尤其是能夠縮小城鄉(xiāng)教學水平的差距,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新的平臺[1]。本文就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教師網絡工作坊的構建與應用談談實施建議。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已經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教育教學方式也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普及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發(fā)展到今天的教學互動白板、移動App以及云課堂等新設備與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在教師研修方式上,如何應用信息、網絡技術變革以往的研訓方式,讓研修更便捷、有效,是新時代教師繼續(xù)教育所面臨的難題。傳統的研訓模式更多是通過現場聽評課,或集中面授理論的形式開展,這對于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教師來說到城區(qū)路程較遠,頻繁集中到市區(qū)開展研訓工作難度較大,如果能借助網絡平臺開展教研活動,必將事半功倍。
近年來為推進教育數字化進程,全國各地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網絡空間人人通”的推廣、建設如火如荼,這些平臺為教師們提供了優(yōu)質、豐富的網絡資源,其強大的功能讓教育教學與研訓工作能夠借助網絡進行,促進了地區(qū)教育的平衡發(fā)展。學??梢栽谌珖?、省級教育資源平臺上創(chuàng)建校級網站,下設各教研組、集備組研修工作坊,同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個人網絡空間,統一在學校研修平臺下管理。通過網絡互動、層層遞進的模式,教師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對教育教學資料進行了同步梳理和積累,發(fā)揮了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促進教學互動與反饋,提升研修能力與水平[2]。
“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作為全國性的網站能夠提供前沿的教育資訊、數字資源和有關活動信息,其中全國“一師一優(yōu)課”網絡曬課活動是關注度最高的,這是教育部為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廣、分享優(yōu)質課資源的重要舉措,現已成為學校開展教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國各地的教師通過注冊就可以在平臺上展示自己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通過網絡曬課與交流打破了傳統地域的限制。作為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通過教研組、集備組協同合作,統一教研、磨課出精品,積極組織教師參與“一師一優(yōu)課”曬課活動,改變了以往教師公開課交流與觀摩機會少的局面。
教師個人網絡空間作為網絡工作坊的基本元素,猶如大廈的基礎。地方性(如福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教師網絡空間,為教師們打造了集教育教學與研修于一體的平臺,每個模塊之間有針對性又相互關聯,構成統一整體?!拔业慕虒W” 模塊包含教材資源、課前導學、同步備課、互動課堂、在線檢測和課后作業(yè)六大部分,遵循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發(fā)揮線上虛擬空間與線下實體教學互補的方式來延伸課堂,教師的備課資料可以與全國各地教師共享、同步備課;“我的班級”綁定了學生端,能夠為學生提供在線課前導學。教師通過錄制微課的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借助在線檢測與課后作業(yè)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校平臺下設各教研組、集備組工作坊,與每位教師的空間相連接,教師們可以便捷互訪空間學習、評論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研修效率。 教師空間的“我的研訓”模塊提供了“課程社區(qū)”“網絡教研”等功能,集成集體備課、評課議課、專題研討、互動問答等項目,教研組將每次活動視頻上傳,教師針對活動跟帖評價、回復,撰寫、上傳心得達到互動研修的目的,同時資料可以隨時翻閱、長久保存。
作為一所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提升教師業(yè)務水平是學校師資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借助網絡平臺建設教師研修工作坊過程中,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有效手段深化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線下的專家講座、聽評課、研討交流屬于常規(guī)實體研訓模塊,在日常教研活動中必不可少,是提升教師業(yè)務能力的主要途徑。但傳統實訓后,教師的學習情況反饋常受到時空的限制無法及時交流,自我研修的成果也得不到展示,不利于研訓效果的進一步提升,而網絡研修工作坊則是訓后交流的有效延伸途徑。
在網絡研修中融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內容,通過有關資源的在線學習可以較快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如城鄉(xiāng)接合部教師對于課件、微課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對較弱,又缺少外出集中面授培訓的機會,有了網絡研修平臺就可以通過在線教學視頻展開自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點可以反復看、反復學,遇到問題可以借助平臺向專家提問、求助,專家在線答疑、遠程協助,網絡工作坊教師之間也可相互協助完成研修,真正發(fā)揮在線學習的優(yōu)勢。
教師在繼續(xù)教育上的需求是巨大的,其內容涵蓋德育、學科教學、專業(yè)技能、信息技術應用、心理輔導等方方面面。因此,網絡平臺的資源建設尤顯重要,資源的豐富性、易用性成為激發(fā)教師長期開展網絡研修的重要動因。
目前網絡工作坊研修的資源主要來源于官方平臺、學校資源庫及個人空間,其資源各有特色,可實現互補。官方平臺的資源具有權威性,資源的質量和更新速度都有所保障;學校資源主要由學校通過加強自身平臺的創(chuàng)設,從德育、教學、辦學特色等方面豐富研修資源;個人空間更側重于從研訓教師角度出發(fā),構建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感悟進行分享。但教師在使用資源過程中,發(fā)現這些平臺在資源覆蓋面、易用性上同實際有些脫節(jié),在資源原創(chuàng)性上有所欠缺,某些學校及個人平臺較多照搬、復制他人資源,這種現象同樣出現在各類微信公眾號中,因此當前平臺建設的質量有待提高。
為保障網絡研修資源的質量,一方面要鼓勵、加強對原創(chuàng)資源知識產權的保護,杜絕盜用;另一方面在優(yōu)秀教師個人研修空間評選中不能僅把發(fā)布信息數、點擊訪問量作為評選依據,應當從平臺建設是否有助于教師教學與研修質量的提高、是否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進行實質性考證。
總之,信息與網絡技術的飛躍發(fā)展正逐步改變教師教學、研訓的方式,網絡研修工作坊的創(chuàng)建讓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教師足不出戶就能參與教研、培訓,豐富的平臺資源與便捷的交流方式促進了教研一體化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工作與學習的效率,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與實踐的成果[3]。如今5G網絡時代即將來臨,移動互聯技術又將帶來一場技術革命,教師網絡研修工作坊將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繼續(xù)推動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教師教育教學與研修工作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