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軍 江西工業(yè)貿易職業(yè)技術學院
武術,在我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不僅可以顯著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更是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傳統文化存在感越來越薄弱的當今社會,高職院校開展武術教學活動具備更深層次的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武術教學工作的開展只停留在表面,沒有觸及到武術的精神內核,導致武術教學工作既不能夠起到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作用,又不能夠為繼承與發(fā)展傳統文化做貢獻。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只有認識到武術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使得武術教學的教育效果得到切實提高。
眾所周知,在教學活動中,只有教師具備了足夠的知識技能,才能夠完成知識技能的傳授,如果教師都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不夠嫻熟,就很難保障教學質量。在武術教學工作中也是如此,長久以來,我國的體育課程都是以西方現代運動為主,無論是學生的日常體育訓練,還是體育教師培訓過程,都更加注重西方運動,這就導致體育教師缺乏武術功底,不足以支撐武術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且,武術并不是一個可以速成的體育項目,需要積年累月的訓練,才可以掌握嫻熟,這就決定了體育教師突擊訓練的項目,只能夠學到武術的外在招式,而對武術內核缺乏了解[1]。
相比較于西方現代體育,我國武術項目最為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漫長的歲月當中逐漸發(fā)展出了一整套武術文化體系,這也是武術項目能夠成為傳統文化的核心因素。但是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工作當中,卻過分重視武術技巧的訓練,要求學生反復練習武術技巧,雖然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有一定的幫助,但枯燥的訓練過程也會使得學生對武術的興趣消磨殆盡,導致學生對傳統武術的厭惡感急劇上升。同時,缺乏武術文化的講解,也不利于學生體會武術精神,容易出現“德不配位”的狀況,我國自古就有“俠以武犯禁”的說法,如果學生的武術精神和武術技巧不相匹配,再加上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青春熱血的年紀,很容易發(fā)生不忍言之事。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引導者,對教學質量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武術教學工作來說,高水平武術教師能夠起到的作用更加重要,能夠有效規(guī)避不規(guī)范動作所導致的身體損害,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保健護航。故而,要想提高武術教學質量,首先任務就是要加強武術教師團隊建設,切實提高武術教師質量。高職院校一方面可以加強招聘宣傳力度,利用互聯網信息傳遞通道,擴大招聘范圍,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的注意;另一方面,也要查找民間杰出的武術藝術家,發(fā)出教學邀請[2]。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教學質量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根本動力源泉。只有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認真地進行武術訓練,才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主動進行武術訓練。但是傳統的武術教學工作只注重技巧訓練,較為乏味,而武術文化豐富多彩,卻處于被忽略的尷尬地位。故而,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構建富有趣味性的武術文化課件,一方面加強學生對武術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武術修養(yǎng);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武術興趣,讓學生對武術訓練產生更多的探索欲望[3]。
我國武術項目博大精深,在具有龐大教育價值的同時,也為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了更大的難度。武術教學工作,對于教師能力、教學設備、教學理念的要求更為嚴格,高職院校在開展武術教學工作的初期,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致使武術教學所發(fā)揮出的教育效果不佳,對于學生成長的幫助也極為有限。但這并不是取消武術教學工作的理由,恰恰相反,要知恥而后勇,用雙倍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加大教育資金投入,使得武術教學工作能夠不斷優(yōu)化調整,逐漸走向成熟階段,從而在體育教育體系中發(fā)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