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紅 江西工業(yè)貿(mào)易職業(yè)技術學院
現(xiàn)階段,我國瑜伽運動在我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其能夠?qū)θ说闹w進行鍛煉,幫助人員感受自身的身體及呼吸,而且瑜伽運動的開展能夠幫助人員審視自身,并在這個過程中做到身心結合。瑜伽運動的真善美是相互融合、不可區(qū)分的,只有明確瑜伽運動的真善美才能夠更好的練習瑜伽,充分發(fā)揮出瑜伽運動的積極作用。因此,對體育美學視野下瑜伽運動的真善美進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瑜伽運動最早出現(xiàn)在古印度,并在古印度得到了較長時間的發(fā)展。在公元4 世紀,佛教逐漸傳入我國,在這個過程中,瑜伽運動也受到了我國民眾越來越高的關注。瑜伽運動有著5000 年的發(fā)展歷史,一般分為前古典時期、古典時期、后古典時期及現(xiàn)代發(fā)展時期,主要運動流派分為信仰瑜伽、王瑜伽、業(yè)瑜伽及智瑜伽等。瑜伽運動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F(xiàn)階段,我國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為瑜伽運動的發(fā)展和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瑜伽在我國的發(fā)展更加注重修心健體方面的功能,其宗教哲學理念往往被忽視[1]。
瑜伽運動的真善美是不容忽視的,其能夠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在對人員肢體進行訓練時幫助人員加強對內(nèi)心的審視。“真”“善”“美”分別為瑜伽運動的根本、準則及靈魂,其能夠幫助人員掌握世界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及功利價值,豐富人員的精神世界。
(1)“真”是瑜伽運動的根本
瑜伽運動作為體育運動的一種,對外界環(huán)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其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場地、運動人群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具有較為顯著的“真”的特點。與其他運動相比,瑜伽運動的形式美更加突出,人員在練習瑜伽運動時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瑜伽運動的形體美、服裝美等,人員的審美觀念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在瑜伽運動過程中,人員需要進行靜力性的拉伸,在這個過程中,人體的結構之美能夠的較好的呈現(xiàn),人員的身體素質(zhì)顯著提升。瑜伽運動包括多種體式,人員能夠通過成套的體式對身體的柔韌性及平衡性進行訓練,而且人員在練習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感受自身的身體與呼吸,進而保證人員的身心健康[2]。
(2)“善”是瑜伽運動的準則
瑜伽運動并不僅僅是關注人身體的訓練,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瑜伽運動作為體育運動的一種,也同樣表現(xiàn)出勇敢團結、純正公正等體育精神和美德,這種情況下,瑜伽運動逐漸突破了意識形態(tài)、地域及種族等方面的限制,能夠有效推動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現(xiàn)階段,民眾多是將瑜伽運動作為修心健體的一種手段,其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功利價值。在瑜伽運動練習過程中,人員的身體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而且人員的心理能夠得到較好的放松,這種情況下,人員通過瑜伽運動實現(xiàn)了身心滿足的狀態(tài),有效體現(xiàn)了瑜伽運動的善[3]。
(3)“美”是瑜伽運動的靈魂
瑜伽運動的美能夠有效反映出其真與善,瑜伽運動通過對人員肢體的訓練能夠有效提高人員的身體素質(zhì),減輕人員的心理壓力,人員能夠在瑜伽運動過程中更好的審視自身,這種情況下,能夠身心的完美結合。在進行冥想的過程中,人員能夠感受自身的身體及呼吸,傾聽自身的心理訴求,并鍛煉自身的意識,充分體會到瑜伽運動中涵蓋的美。
在體育美學視野下,瑜伽運動的真善美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練習瑜伽運動的過程中,人員應注意對其中包含的真善美進行區(qū)別,在掌握真善美之間關系的同時明確三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并深入剖析之間的矛盾。從哲學角度看,真與善之間并不在同一范疇,分別代表著理性與道德。而且當瑜伽運動量或是強度超出客觀規(guī)律時,瑜伽運動的真與善之間會表現(xiàn)出較為突出的矛盾,難以展現(xiàn)瑜伽運動的美。只有在瑜伽運動同時表現(xiàn)出真與善時,其美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因此,有關人員應以真為基礎,不斷對善進行培育,進而更好的突出和呈現(xiàn)瑜伽運動的美。
綜上所述,瑜伽運動能夠在鍛煉民眾身體的同時加強對民眾思想的影響,促使人員在練習過程中對自身進行審視,實現(xiàn)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在體育美學視野下,認為“真”“善”“美”是瑜伽運動的根本、準則及靈魂,在練習過程中,有關人員應對瑜伽運動的真善美有著明確的認識,并注意加以區(qū)分,以此真正領悟瑜伽運動的內(nèi)涵,切身感受瑜伽運動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