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第一實驗小學 馬麗芳
根據(j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的解釋與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前提下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換句話來說,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而作文恰恰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學生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勢必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作文中,同時運用學生平時掌握的修辭手法和描寫手法,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水平的完整表達。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顯得格外重要,但是根據(jù)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需要改進。
大部分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不會表達個人情感或者個人情感表達失誤,虛情假意是阻礙學生寫作水準提升的一大因素。從客觀角度分析來看,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心理和生理發(fā)育尚未完全,表達情感能力較差,部分學生因為家庭以及其他原因,平時與他人較少進行情感交流互動,這就導致學生羞于表達個人情感。而從主觀角度來講,學生之所以習慣了“虛情假意”,是因為學生本身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不端正,對于語文的寫作訓練目標不明確,再加上教師布置的大量寫作練習以及日記的硬性要求,導致很多學生對語文作文寫作不感興趣甚至反感,慢慢地,寫作在小學生眼里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當學生開始對寫作產(chǎn)生反感的情緒,那么通過寫作訓練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目標便不再能輕易實現(xiàn),寫作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鍛煉提升自身的機會,而是硬性的要求和任務,于是學生們開始應付,在這種背景下,再多的寫作訓練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在拿到教師布置的作文題材要求時,第一反應不是打草稿構(gòu)思,而是翻找《作文素材》?!蹲魑乃夭摹芬荒甑匿N量大概有幾千萬冊,幾乎每個學生人手一本,但是諷刺的是,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沒有明顯提高,反而有下滑的趨勢。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積累,沒有一顆觀察學習的心,以至于寫作文時抓耳撓腮,不知從何下筆。小學生的生活較為單調(diào),生活閱歷較為淺薄,他們無法像成年人那樣懂得欣賞和積累,大部分學生寫作時只懂得翻找作文模板,從別人的作文中汲取靈感,甚至通篇抄襲。
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明確學生寫作目標,規(guī)劃學生寫作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作文興趣培養(yǎng)最為關(guān)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并非是為了紙面上的分數(shù)。教師如果不能放開思想,跟隨時代潮流,使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改革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根本無法做到全方位了解學生,學生在課程結(jié)束后寫作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教師要想取得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中要能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根據(jù)學生每堂課的臨場反應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讓課程設計更為合理,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因此,教師需要緊隨時代潮流,近幾年科學技術(shù)手段越發(fā)先進,科技發(fā)展勢頭迅猛,大部分學校地區(qū)都完成了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的教學設施覆蓋,部分學校甚至實現(xiàn)了全面覆蓋。這對小學語文教師本身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能夠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在課程設計中合理安排網(wǎng)絡多媒體的應用,并且能夠獨立制作完成多媒體課件,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訓練和寫作指導教學才會變得高效有趣,多媒體提供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官刺激,讓寫作教學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并且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技術(shù)保障。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chǔ),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詩篇的前提是有敏銳的洞察力,敏銳的洞察力加上深厚的文學功底是優(yōu)秀作品的重要組成元素,正是有著細致的觀察,朱自清才能寫出《荷塘夜色》這樣的名篇,觀察是寫作之前的準備工作。學生學會觀察并且在觀察的過程中記錄感受和觀察的內(nèi)容,回去后經(jīng)過簡單的整理加工就能成為學生寫作會用到的素材。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學生科學觀察,教師可以申請帶學生在校內(nèi)或校外采風,在學生觀察建筑或植物時,給學生講解其中蘊含的人文知識,讓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有方向、有目標性地積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良好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方向,以保證學生在寫作時能夠得心應手。
總之,寫作能力是學生在學習中要掌握的必備技能。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更能養(yǎng)成學生多方面的語文學習習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流露真情,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積極探索作文教學的新思路,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闖出個性教學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