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華
(河南省周口市六一路小學 河南 周口 466000)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群體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出高效、科學的自主學習模式,無疑需要激發(fā)并持續(xù)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擴展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擴展自主學習的途徑與渠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甜蜜的牽引。學習興趣是最好的動力源泉,可最大限度降低課堂教學中,因?qū)W習而帶給學生的枯燥感和逆向性。作為教學工作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質(zhì)是踐行陶行知先生“教學是為了不教”的教育主張。而“不教”的前提,則是培養(yǎng)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夯實學生基礎,使其逐漸獲得學習知識,探索知識的基本技能。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為了擴大課堂教學產(chǎn)出效益,不少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加大教學強度,在客觀上忽略了學生群體的學習感受。如果將教學視為“投資”,則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可起到快速“盈利”的作用,在短時間內(nèi)即可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效。但是,立足于長遠的角度,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弊大于利。不難想象,隨著課程學習的深入,學生們所獲得的知識功效逐漸喪失,學習效率降低,對學習抵觸、逃避的心理情緒則與日俱增,此時要轉(zhuǎn)變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就變得非常困難來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起點,為更加有效發(fā)揮出學生群體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構建民主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結合教學主題的同時,還需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以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出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沒有固定統(tǒng)一的方式方法,而教學主題的不同,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教學方法更是千差萬別,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多元的特性。比如說,對于學習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要求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盡可能的搜集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資料,包括作者的基本資料,寫作背景,生僻字詞,歸納段落中心思想等等。然而,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們的課前學習情況不加以考核,即便有部分教師加以考核,考核的方式也較為單一,效果不佳。更為關鍵的是,學生在課前自主搜集、整理及思考而得出的結果,似乎僅僅屬于學生個人,是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而做好鋪墊,與課堂教學的整體關聯(lián)性不強。筆者認為,這樣的課前學習學習模式,因過于狹隘而限制了學生對課堂的整體參與狀況,從而一方面不利于持續(xù)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則是容易造成課堂教學的產(chǎn)、學信息不對稱。構建自主學習模式的小學語文課堂,已然不是片面的知識或信息的輸入與輸出的過程。作為教學工作者,應有意識回避或者是降低自己在信息或知識輸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所占據(jù)的比重,而是作為知識或信息資源的整合者,以學生群體提供及生成的課堂知識為基礎,加以提煉、升華,從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重視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可鼓勵學生借助于網(wǎng)絡而廣泛搜集學習資料,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習的“主導權”轉(zhuǎn)移到學生身上。
培養(yǎng)學生群體的語文學習能力,構建自主學習模式,應重視課外的銜接延伸。由點及面,舉一反三,從而讓語文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立體化、系統(tǒng)化。自主學習模式下,語文課程課外銜接應如何開展?其一,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積累知識,擴大閱讀量。語文學習是日積月累的過程,通過緩慢的量的積累,最終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擴展閱讀是最為有效的自主學習方式之一,所謂“開卷有益”,閱讀能有效發(fā)散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教學《景陽岡》一文時,嫉惡如仇的武松憑一己之力,打死了食人餓虎,造福了當?shù)匕傩?。教學完畢后,學生們意猶未盡,欽佩于武松壯舉的同時,對武松這一好漢的后續(xù)事跡也充滿了好奇與期待。于是,筆者因勢利導的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武松是梁山上的好漢,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同學們都知道,我們今天所學的《景陽岡》一文,節(jié)選自我國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在《水滸傳》中,還有很多關于武松的英雄事跡,非常精彩,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可閱讀《水滸傳》?!痹诠P者的鼓勵下,不少學生積極展開閱讀,其閱讀量有了顯著性的提升。其二,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教學僅僅是學習語文的一種形式,而語文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可見。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班級組織的實踐活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學中做,在做中學,以理論而轉(zhuǎn)化為實踐能力,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小學語文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難以明確學習的起點及終點。事實上,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從課堂可擴展而至生活,也可以從生活中而映射語文,界定語文的起點和終點,不具有任何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豐富、擴展課堂,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