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平
(甘肅省華亭市西華初中 甘肅 華亭 744100)
物理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聯系的學科,對于初中物理的學習,更是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一方面是激發(fā)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將生活現象引入物理教學,會使整個物理教學更加簡單,明了。
曾經聽過一堂生動的物理課:時值冬天,老師問學生冷不冷,學生說冷,然后老師讓學生互搓手掌,老師順勢提出兩個問題:一,手掌為什么會發(fā)熱?二,教室外面很冷,而教室里面卻很暖和,為什么?很常見的兩個生活現象,等學生回答完,老師便引出做功與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最后,老師又舉出生活中的很多例子,讓學生區(qū)分是做功還是熱傳遞。接著,老師讓一名學生先搓手掌,然后又讓學生把手放在暖氣片上,最終結果都是手掌發(fā)熱了,然后又順勢引出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當然,這節(jié)課很成功,學生也學的特別好。
這個老師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物理概念,然后又回到生活中讓學生理解體會物理現象,從生活中來,上升到一個高度,又回到生活中去,學生易于理解,老師教的輕松,學的也輕松。
假設我們只是為學習物理知識而學習,那么物理學習就是毫無意義的,失去生活聯系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是機械式的死學習,完全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所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物理教學,引入學生的物理學習中,讓學生動腦去思考這些物理現象發(fā)生的原因,這樣,才能使物理教學變得輕松。
那么如何做到把現實生活與物理教學聯系起來呢?
俗話說:新奇主宰著人的靈魂。對于未知的,不明原因的現象,我們總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總想把原因弄得水落石出。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新奇的,吸引學生眼球的物理現象,教師可根據學情來設計簡單的,學生感興趣的實驗現象。當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時,一方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也體驗到了物理現象的新奇,另一方面,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到此,可以說一堂課的教學已成功了一半。例如:在講到大氣壓強這一節(jié)內容時,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用紙杯裝滿水,然后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fā)現紙片沒有下落,水也沒有流出,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同時,基本理解了大氣壓強的意義。
“物理來源于生活”,而物理教學中的很多現象更接近生活,把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課堂更能使學生易于和樂于接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去引入物理新課,學生聽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
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為什么掛在墻上的鐘表,當時間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數字“9”的位置,而不是最低位置?
為什么水中的筷子看起來是彎折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這些大量的生活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習物理知識的來源。比如上述提到的物理現象,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努力嘗試去尋找背后的原因時,就相當于已經解決了一半的問題。
墻內開花墻外香,誰都知道:是花的香味進入了我們的鼻子,那么,再具體點,是微小的,我們看不見的“分子”進入了我們的鼻子;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通過比較聲音和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我們就很容易能解釋這個問題;秒針停在數字“9”的位置,是不是與它的受力情況有關,我們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去探究物體的受力平衡問題;水中的筷子是彎折的,是因為發(fā)生了折射現象,根據筷子的彎折,學生可以進一步去研究折射。
初中物理電學部分是一大難點,尤其是電路故障分析,很多時候出現的問題解釋了學生還是不懂,所以,在學習電學這一大塊內容時,給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讓學生把這些問題帶到實驗中自己去探究,比如,當小燈泡短路時,此時與小燈泡并聯的電壓表示數為零;當電壓表串聯接入電路時,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對于這些問題,只有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做實驗,當看到實驗現象時,學生也就自然明白了,對于此類問題,自然而然也就會解了。
因此,我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在實驗中去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去探索未知的物理知識,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物理教學變得更容易,學生學的更輕松。
總之,物理教學應貼近我們日常的生活,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物理規(guī)律,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同時,也讓我們的物理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