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濤
(貴州省惠水民族中學 貴州 惠水 550600)
生物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生物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但是,由于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內容不斷增多,知識難度也有所增加,面對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識,學生們感到難以理解,同時也失去了生物學習的興趣。鑒于生物是一門重要課程,生物教師應該對生物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每一名高中生物教師都要認真學習和落實新的教學理念,善于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組織生物課堂。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并且產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從而是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筆者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之路上不斷學習和實踐探究,經過反復研究,找到了有效的生物教學策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研究實踐,談談如何在新課改下展開生物教學工作。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學為中心展開的,在教學中教師說了算。這種課堂教學,教師講得筋疲力盡,學生們卻聽得毫無興趣,在下面昏昏欲睡。由于教師主宰著課堂,一切知識都是由教師傳授的,導致學生的地位得不到發(fā)揮,學生們在課堂上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他們不能感受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自然在學習上不用心。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新時期的課堂教學理念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在新課改中所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也就是說,在教學中,一定要圍繞學生展開各種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輔助,及時給予學生指導,能夠保證學生學習方向的正確性。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成為了主人,他們的主體意識提升,責任感也會增強,自然在學習上更加主動,在課堂上樂于積極表現(xiàn)自己。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時,會涉及到“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在實驗時,教師就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顯微鏡的調試并且進行細胞的觀察。當然,在實驗中也會有部分同學調試不合適,導致不能觀察到細胞的情況。這時,教師不要直接動手幫助學生調試顯微鏡,而是要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結合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以及使用低倍物鏡觀察時積累的經驗,找到使用高倍顯微鏡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在指導下,通過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從而收獲到成功的喜悅,學習到知識、提升能力。只有讓學生親身去經歷,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生物學習效果不好,和他們不具有生物學習的興趣有很大的關系。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善于從多途徑入手,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新課改下,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通過把新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課堂上,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中,情境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所謂“情景教學”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進行知識的體驗,從而達到高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同樣要發(fā)揮出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作用。
生物是一門抽象的知識,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透徹。如果教師能夠結合實際需求,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一定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形象,學生們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教學內容,在情境中,學生也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融入到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更加積極地和其他學生以及老師進行交流。
在生物課堂上,教師能夠運用的教學情境有很多,在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借助于故事、借助于生活等,只要是有助于新知識掌握的情境、能夠縮短學生和知識之間距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教學情境。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每位學生必不可少的要求。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習慣,才能夠在學習中根據有目的性,才能夠堅持不懈,不斷前行。學習是學生的事情,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做到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學生具備了這樣的素質,就會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聽課也會具有目的性,課下能夠做到及時復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如果學生能夠做好預習工作,就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所存在的疑惑,也會對和預習部分相關聯(lián)的已學內容進行復習,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在預習中,學生有了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就會緊跟教師教學思路,及時抓住學習的重點,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復習是學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如果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之后,學生會根據教師課堂所講,及時進行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做到查漏補缺。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對每一位學生的基本要求,只要具備了好的學習習慣,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
生物是一門實用的知識,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一定要對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給予重視,通過多種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富有吸引力,從而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能夠把所學運用到實踐中,真正做到學為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