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峰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散原中學 江西 九江 332400)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老師過于在乎應試教育,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并且老師在教學時多半是對老師內容進行仔細講解,而一些考試范圍外的知識則一概不講,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也養(yǎng)成了只針對應試學習的習慣,而一些課外知識它們則毫不關心,并且還對于擴展知識的行為嗤之以鼻。這種教學現(xiàn)狀急需要改變,因而需要老師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辦法,所以就這一問題提出一些有效解決辦法。
在新課標課程改革標準中提到“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作為學校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是課堂教學的受眾,所以是課堂的主體,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關鍵點,反而由于課堂形式的死板將老師變成了課堂的主體,而實際上老師只是學生的引導者,扮演傳授知識的形象。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必須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來對學生進行指導性教學。
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在課堂中扮演的身份,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老師在每節(jié)課前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且在課前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結果的展示,并且對學生不懂得地方給予指導,在課堂中老師要注意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課程中老師要讓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自主性學習,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且讓學生根據小組進行知識討論,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學生間的交流能夠促進他們的交流學習,并且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最為關鍵的是能夠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課堂的學生主體性。
在進行教學前,有一個正確的教學目標是必要的,因為教學目標是老師對于課程教學的預估,其中要包括學生通過這堂課程要學習到哪些知識,還有學生應該掌握哪些能力并且和老師期望的教學效果。這些都是以教學目標為實行方向的。因此制定一個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
老師在設立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考慮到目標的合理性,既目標不能夠過難也不能過于簡單,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又要在掌握基礎的前提下有所提高。因此老師要先對班內學生的各種綜合情況進行了解,例如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他們的理解力強弱等,這些都是制定教學目標的關鍵。并且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做到有所偏重,因為課本知識并不是所有都要求學生全部理解,每一部分知識都有其要求達到的教學效果,老師要根據教學大綱來進行教學目標編寫,在將大綱要求內容進行授課后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一些提高性的教學目標,并且可以給學生進行一些知識拓寬,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并且老師設計目標時應該考慮學生的自主意愿,老師還可以對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知識進行補充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課堂進行提問教學是老師常用的檢查學生掌握情況的一種辦法,因為學生學習知識主要就是為了應用,因此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就可以模擬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景,從而讓老師能夠從問題中看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知識薄弱點,從而進行針對性教學,但是一些老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并沒有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這是由于老師沒有注重問題的有效性,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老師應該有重點有針對的給學生尋找一些有效的問題進行提問,通過問題鞏固知識,提高學生能力。
老師在進行問題教學時,首先應該在課前進行上一節(jié)課基礎知識的提問,既是為了對知識進行復習,也是為了和本節(jié)課的知識建立建議,從而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知識網絡,并且新知識教授完畢后,老師應該給學生出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例如文言文教學之后老師可以針對課內的一些關鍵詞進行提問,讓他們能夠掌握相關知識,并且在知識學習完畢或者復習時,老師可以通過一些綜合性考察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問題了解知識的應用方法,并且將知識和知識建立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并且老師可以通過這些問題鍛煉學生的解題思路,讓他們能夠掌握多種做題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老師應該對問題教學提高重視程度,不能夠再像以往一樣不重視問題,問題教學可以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知識,讓他們參加到課堂教學來。
通過對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老師可以構建出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老師可以通過確保學生地位主體性、確保教學目標科學性、確保提問有效性等途徑進行課堂教學,從而讓學生積極的參加到課堂學習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要促進學生積極討論,探究問題,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