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秉洲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是培養(yǎng)學生漢語水平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需要語文教師投入足夠的重視和關注。結合現(xiàn)實情況來看,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關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夠結合時代發(fā)展需求以及教育改革需要,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通過更新教學思路,轉變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策略等形式來有效的保障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與實效性,從而更好的推動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水平?;诖耍疚膶@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展開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1 現(xiàn)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分析
1.1 基礎的閱讀教學
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歷經(jīng)了多次變革與創(chuàng)新,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和作用仍較為明顯。當代語文閱讀教學也深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和束縛,尤其在基礎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影響更為顯著。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自身學習能力欠缺和認知理解水平偏低,導致其難以展開高水平的閱讀學習。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彼此之間構建和諧良好的互動關系,從而及時有效的把握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進行針對性的改革與糾正。當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對某一方面或內(nèi)容存在困難或阻礙時,教師應當及時予以指導與幫助,發(fā)揮自身的輔助功能。除此之外,在基礎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做到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換言之根據(jù)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例如針對低段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薄弱,無法找到正確的閱讀方式和學習辦法。所以,教師可以選擇傳授式為主導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引導、教學的職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基礎閱讀理解水平。
1.2 開放性自主閱讀教學模式
自主閱讀模式較之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而言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性。然而在自主閱讀教學模式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完善和發(fā)展。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自控能力與主動性有所提升,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慕o予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和余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針對一些比較復雜的文章,學生閱讀起來較為晦澀難懂,則需要教師加以輔導和解惑,讓學生逐步學會良好的閱讀方法,樹立閱讀的信心。
2 基于課標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
2.1 構建模塊,以引為主
根據(jù)小學語文教材特點來看,教學內(nèi)容大多是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因素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編排的,內(nèi)容豐富而又多樣,但并不代表所有文章都適合展開閱讀教學。語文教師應當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將課本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理解,并進一步進行整合和優(yōu)化,可以按照體裁、內(nèi)容、主體等進行合理分類。每一大類還可展開細化與總結,例如古詩體裁還可劃分為思鄉(xiāng)詩、詠月詩、送別詩等。通過合理的整合和歸納,將課本閱讀材料整理成不同的閱讀板塊,進而讓學生初步了解文本內(nèi)容的內(nèi)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為其提供相應的平臺,引導學生進入共同閱讀的模式中,使得閱讀更加深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保障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2 師生互動,以學生為本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積極構建和諧、民主、平等、趣味的閱讀教學氛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和表達機會,從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趣味與魅力,全身心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閱讀材料是閱讀教學展開的核心,然而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個性化教育,結合學生特點和興趣來實施閱讀教學??赏ㄟ^自主閱讀、合作閱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咋閱讀中思考、分析、探究與交流,深入體會、理解和感知文本信息。對于閱讀中的空白點、情感點都能夠重點把握和體會。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獨立思考之后,再按照“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把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在小組內(nèi)部合作閱讀,彼此之間交流討論,答疑解惑,合作共進。遇到閱讀中的障礙或難題時,可以共同求助教師,或者集體進行協(xié)商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指導與輔助作用。例如在進行《數(shù)星星的孩子》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設置相應的問題,安排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借助有感情的朗讀、帶肢體動作朗讀以及想象閱讀等多種方式,先自讀體會,再交流分享,從而有效的深化閱讀理解效果,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體會與感悟以及對漢語的理解和把握。
2.3 情境教學,以趣促學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閱讀教學而言,興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效果。因此,教師要能夠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積極性與而動力,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教學活動中,營造出生動趣味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燕子》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小燕子》這首歌曲,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歌曲聽唱完畢之后,再向學生提問:你們見過小燕子嗎?小燕子長什么樣子呢?燕子生活在什么地方呢?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然后在播放一些燕子相關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燕子的可愛與靈動。當學生對燕子充滿好奇與興趣時,在引導學生閱讀和感悟《燕子》這篇文章,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與靈活性。
3 結語
綜上,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是當代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對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模式投入更多的重視。教師要能夠充分結合新課標準的相關要求和規(guī)范,合理的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從而保障閱讀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曾福金.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 (10):122+128.
[2]葛玲霞.建構主義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7.
[3]王睿.近三十年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發(fā)展研究[M].首都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