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明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學校恰逢其時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學生熱愛祖國、奉獻祖國的情感,意義重大。但有的學校太重視形式,忽視了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比如,集中全校學生,召開“說教式”的教育大會;或者讓學生集體“擺字”,喊口號,造勢,拍照錄相后便一哄而散;或者簡單地強迫學生完成“愛國主義”主題的征文,學生當作業(yè)一樣去復制粘貼,應付式地完成任務。如此愛國主義教育,不會真正“入腦入心”。
評析:首先,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讓學生動心動情的教育,不能只走形式。
愛國是一種濃厚的思想情感,愛國情感的形成需要學生自身的積累與升華,而不是被簡單“教育”幾次就會產(chǎn)生。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校一項長期的教育活動,應該是持久的,而不是階段性的。學校應引導學生科學理解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領悟愛國是一種內(nèi)心的情懷,并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認識到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
形式主義的典型特征是脫離現(xiàn)實生活,強調審美活動的獨立性和藝術形式的絕對化,認為形式?jīng)Q定內(nèi)容。愛國主義教育,要更加重視內(nèi)容和感受,讓學生汲取精神營養(yǎng),傳承愛國精神,重在心有所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絕不能把愛國主義教育套路化、形式化、庸俗化。
其次,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讓學生動腦動手的教育,不能只講排場。
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校要尊重學生需求,適度創(chuàng)新,開展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育活動,讓學生主動接受。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組織者的安排,不僅不能激發(fā)其愛國情懷,反而可能導致學生的反感。
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層次價值在于讓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通過真切的感知,不斷增強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因此,學校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立足自身資源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新整合拓展出不同形式,借助新的傳播手段和符合時代特征的表現(xiàn)形式,多開展一些互動性活動,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參與,增強教育過程的現(xiàn)場感,讓學生對中華文化產(chǎn)生認同感,對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有更切身的體會、更強烈的代入感。愛國主義教育中出現(xiàn)“形式主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組織者和教育者自身情感不到位,思想不夠重視。只有思想問題解決了,態(tài)度端正了,創(chuàng)新才會有,教育行為才能有效。